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壁垒愈发明显

 近年来,保护主义抬头使全球跨境投资面临更多问题。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收并购交易量不断增多,其所面临的壁垒也愈发明显。


  全球跨境投资减少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全球对工厂及其他项目的长期跨境投资将下滑10%~15%,反映出“全球经济的脆弱性”。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并购规模下滑了21%。第二季度,全球投资者共宣布了1320宗跨境并购交易,交易额达2140亿美元,交易数量同比减少4%,交易额同比下滑45%。尽管第三季度全球并购量有所上升,但依然没能提升整体水平。


  在全球收并购整体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一枝独秀,海外收并购占比超过20%。


  其中,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是迄今为止交易额最大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案例。2016年排名第二的当数中国腾讯控股与芬兰高科技企业SupercellOy的86亿美元并购交易,其后是安邦保险与StrategicHotels的65亿美元并购交易。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全球跨境投资在2016年确实表现不佳,不过,下半年全球收并购增长还是很快,特别是中国企业。中国现在进入了海外收并购快速增长的阶段。中国企业海外收并购的目标不同,有的是为了产品升级或产业链扩张,有的是为了资产全球配置,还有的是为了规避汇率风险。


  中国企业需更谨慎


  中国企业2016年的海外收并购之行遭遇了不少壁垒。去年10月24日,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宣布,德国联邦经济部已于同年10月21日撤回了9月8日授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FGC)6.7亿欧元收购该公司的批准令,并对这项交易重启评估。10月27日,德国联邦经济部又宣布对中资企业对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OSRAM)旗下灯具业务品牌朗德万斯(LEDVANCE)的收购案进行深入调查。美国认为这些案件涉及核心技术,应该进行特别限制,不少媒体的炒作也推波助澜。


  霍建国强调,上述案例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像美国强调的“不能让中国企业收购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这对全球范围内的中企收并购造成了阻碍,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收并购中遭到的“歧视”就更多了。


  霍建国还指出,不仅中企在海外投资中需要适应过程,面对中企崛起和在海外的大幅收并购行动,海外市场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很多国家并不了解中国,更无法想象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资产收购者。


  霍建国建议,当下,中企需要谨慎把握海外收并购项目,在项目收购的后期执行方面需要树立中国企业的形象和威信。


  法国驻华大使馆国际投资顾问弗洛朗·曼金认为,中企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发展,需要“走出去”快速并购先进技术。同样,对于欧洲公司来说,他们也需要与中国合作,这种趋势无疑会持续。当然,受监管等因素影响,一些并购推迟的情况会发生。中企在海外收并购过程中需要与合作对象多沟通,使对方明确为什么被并购以及并购后的发展策略。(刘旭颖)

 


2017年0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