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十天时间,中小学将迎来新学期,为了在新学期有个“新气象”,不少家长开始张罗着给孩子购置开学用品,动辄上百的文具、服装令家长们的有点纠结。(8月24日齐鲁晚报)
随着大中小学开学在即,文具、书包、教辅材料、服装、鞋子、电子产品及住校学生需要的脸盆、毛巾、日化品等生活用品,甚至各种精美首饰、化妆品都开始热销,一些商家为了促销或大打降价牌,或悬挂巨型宣传横(条)幅,或营造温馨的购物环境,为所谓的开学经济摇旗呐喊,火上浇油。
新学期新气象新面貌,家长给孩子增补一些学习用品,添置件把洗衣服也未尝不可,但现在伴随着开学经济产生了一系列不正常现象,令人忧心忡忡。
其一,过度消费已成普遍现象。买东西本该量入为出,量体裁衣,根据需要理性消费。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早已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惯,在购买各种有关开学用品时往往狮子大开口,且非名牌不要,一个书包千把元,一双鞋子六七百,就连一个文具盒也要花上一百多块,不少家长无奈地表示,这样花钱真叫人“肉疼”,有的甚至抱怨:这哪是买东西啊,简直就是烧钱!很显然,这种过度消费既助长了孩子盲目花钱的不良习惯,又给很多家庭特别是工薪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实不足取。
其二,盲目攀比,一味追求高档时尚,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孩子正在身体成长期,很多东西如衣服鞋子等穿个一年半载就不能用了,购买时理应以实用为原则,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往往都是比价格、比品牌、比时尚,不但孩子之间相互攀比,就连家长也较上劲,看谁出手更阔绰,令年年2次的购买学习用品异化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消费和盲目攀比大战,委实叫人匪夷所思。
不客气地说,孩子年幼无知,不知道盲目攀比乱花钱的害处,不知道学习的好坏并不是由学习用品的好坏所能决定的,更不知道体恤家长赚钱之艰辛,但家长明白这些道理,理应耐心解释,一方面教育孩子要在学习上多和同学攀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方面要狠下心来,哪怕辅以一些呵斥甚至断然拒绝,也不能一味迁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否则只会助长孩子这种盲目攀比乱花钱的不良习惯,反而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
有一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相信很多家长都耳熟能详,或许还有过这种亲身经历。现在尽管我们的生活比那个时代好多了,但勤俭节约并不过时,这种传统、这个美德丢不得,也丢不起,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准远未达到高消费的阶段,我们何不借此契机,教育孩子秉承勤俭节约这一传家宝呢?如是既能大大减轻盲目攀比带来的负担,又能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一举二得,善莫大焉。
再者,孩子的教育关乎孩子的一生,做家长的都看重这一点,都想多投入一点,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这种辅助学习的投入并不是多多益善,更不会对学习有多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有的甚至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比如花里胡哨的文具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买的手机经常是孩子违反课堂纪律的罪魁祸首,所以在孩子学习的投入上,家长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跟“开学经济”之风,做到理性而适度,即充分考虑自家的经济状况,不要因溺爱孩子而听任孩子盲目消费,而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产,必将受用终身。(孟木二梓)千龙网
2011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