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明一个道理,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调节,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类似“蝴蝶效应”的事例在经营管理工作当中也不鲜见,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习惯,关注细节,树立正确地品质观念,那么有可能就会把一个好的行为和习惯逐步放大,产生轰动效应,反之则阻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给企业带来危机。
在日常工作当中,作为各级管理人员,我们应关注细节,做到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准确识别 “蝴蝶效应”产生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并可将这种识别应用到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企业各种经营行为的有效改善。
第一,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立业之本,从前几年双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到双汇的“瘦肉精”事件,无不体现的是质量事故所引发的“蝴蝶效应”,而这种效应有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第二,工作程序问题。工作程序简言之就是做好一件事的方法和步骤,从原辅材料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出运,要经过一系列的工作程序,而只有理顺了这一系列的工作程序,企业的生产才能顺利进行;而往往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正是违反了固有的工作程序去办事,忽略了一件事与另一件事的衔接关系,这种“违反”和“忽略”再通过“蝴蝶效应”式的转化和波及,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如采购员因违反了《采购控制程序》,致使采购件不能及时到位,产品的生产进度受到影响,交期延迟,最终导致客户索赔和撤单;再如因单证和生产部门没能就相关工作程序进行良好的衔接,致使物流公司货柜到仓库后无货可装,最终产生退柜费等。所以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有一套完整合理的工作程序,大家都应该认真去遵守执行,这就好比一名大厨掌握一道名菜配方,烹饪时知道应该先放什么,后加什么,最终就能制作出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第三,工作态度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有人去完成,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企业的大部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工作态度问题关注和识别的是员工本身,这当中的一些积极和消极因素引发的“蝴蝶效应”所波及的深度和广度也许就会更大。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好,可能就会导致工作绩效下降,订单延期,产品质量下降,工伤频发,员工流失率增大,用工成本增加,客户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说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也就是关注企业本身。
第四,关键细节问题。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不论什么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如果一些关键细节问题处理得不好,再经过“蝴蝶效应”式的波及,整件事可能就会向糟糕的一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细节问题涉及到成本、工艺、创新、人才以及各个环节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只有更多地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问题,企业才能更向更为良性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个人成长问题。员工如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就不了自己,那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就会减弱,企业的凝聚力就会下降,员工的流失率势必就会增加,而对于一些关键性岗位人员的流失,则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如某名营销人员的流失,企业有可能就会失去几个重要的客户。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关注员工个人成长问题,也同样是关注企业自身,员工只有在工作当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升,实现了自身价值,他们才会更加忠诚于企业,从而最终在完成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持续有效发展。
“蝴蝶效应”说明了一种简单的道理,如不重视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极微小变化的关注,就有可能危及企业的整体和全局,即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样的可怕。所以作为经营管理人员,我们要因势利导,将坏的微小的机制扼杀于萌芽状态,而对于好的微小的机制要善于正确引导,那么“蝴蝶效应”所带来的结果,不是一场危机和风暴,而是企业一次次经营行为的有效改善。 (集团总经办 檀节明)
2012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