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充满“小桥流水人家”意蕴的钢笔画,描摹了松江农村的独特风情。近日,退休后移居松江的刘继鹏老先生在微博上晒起了自己的钢笔画。这些画作是他在松江走街串巷,精心选景后的成果。用他的话来讲,记录郊区的乡村现状,可以给人以思考。
钢笔画反映松江农村风土人情
刘老先生退休后移居松江九亭。现在已经63岁的他,已经有7年写博客的“博龄”,以及两年发微博的经验了。一向挺新潮的刘老,前不久,在微博上晒起了自己的松江农村钢笔画,引发了不少网友围观。
记者看到,标题为《九亭小村》的钢笔画上,一汪池水从民居旁流过,斑驳的砖瓦墙旁边,围满了花草。一棵硕大的树木伸出枝叶来,正好成了几只迎面而来的鸟儿的栖息地。而名为《九里亭》的钢笔画则有着围了栅栏的农田,民居旁边,满眼的绿化,体现了浓浓的乡情。
而“我画水乡山村”主题的钢笔画中,不仅有农田,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小巷。小巷的店铺摆满了蔬果,店铺外面挂着的绳子拴了好多腊肉,充满了过冬的气息。这些钢笔画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反映了松江农村的风土人情。
刘老从去年开始,便走访起了上海的老洋房,凡是上海有老建筑的地方,几乎都去过了。自从移居九亭后,便开始“两条线”走路了,除了继续走访老建筑,还开始描绘郊区农村美景。“我还是学生时,就比较喜欢画画。”他今年暑假,自己将一本买了很多年,但来不及细看的钢笔画技巧丛书,重新翻出来,在临摹了六十几幅钢笔画后,便开始信心满满地用钢笔画,描摹起了乡村美景。
想唤起大家对农村保护的思考
如今,刘老退休返聘,除了在舞蹈学校教语文,业余时间便用来走访松江郊区美景了。一本16K的小本子,带着一支钢笔和一个相机,骑着助动车走街串巷,是刘老先生现在的一大爱好。
提及为什么要用钢笔作画,刘老这样解释道,“画钢笔画比较简单,随身带一支笔就可以了,不用带颜料啊什么的。此外,钢笔画中的松江乡村,永远是那么美。我可以将那些垃圾堆、脏东西一并舍弃,只留下美好的东西。”
在刘老看来,如今城市的飞速发展,原汁原味的乡土记忆越发显得珍贵起来。而他用钢笔将这些变迁记录下来,就显现出独特的价值了。他希望能唤起大家对农村特色风貌的保护的思考,特别是郊区农村的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探讨。
“我现在每天都会登录微博,我愿意将这些充满了个人情感的钢笔画,拿来和大家分享。”刘老坦言,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已经积累了三四十幅松江乡村的画作。前些时候,他将部分画作上传到微博上,将自己的思考和网友分享了一番。
2012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