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上任总理以来,面对地方债隐现危机、贸易壁垒增加、热钱出逃、银行钱荒等严峻考验,在“百日新政”中,挤水分、调结构、简政放权、布局城镇化,力促发展模式转型,有媒体和学者将李克强采取的这套动作称之为“李克强经济学”。
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这一新词由成立于1997年的巴克莱资本公司创造,以此指代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简而言之,“李克强经济学”代表着用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与被称做日本安倍经济学的李克强经济学,有与其不同的特点。
巴克莱预计,李克强经济学的政策将把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3],未来三年里,中国的季度经济增速会降至3%,在那之后,中国经济应能迅速反弹。未来10年内保持每年6%到8%左右的经济增长。
观点一
要让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之路,即未来10年内保持每年6%-8%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李克强经济学”恰是中国所需要的。除非经济和市场面临迫在眉睫的崩溃风险,预计中国决策者不会采取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
观点二
李克强经济的政策有三大支柱
巴克莱称:如果日本安倍经济学是关于扭转通缩、重启增长,中国李克强经济学政策的三大支柱为经济减速、财政货币去杠杆化、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巴克莱认为,“李克强经济学”恰恰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选择
李克强经济学的要义不在于强调政府要做什么,而是强调政府不做什么,其基本特征是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
强化市场,是李克强经济学的第一个关键词。强调政府与市场“换手”,政府不越位、不缺位。无论政府职能如何转变,政府也是市场当中重要的主体,而不是游离于市场之外。如果说朱镕基时代的任务是确保顺利转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那么李克强时代的任务就是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放松管制,是李克强经济学的第二个关键词。强调减少审批,尊重市场,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政府减少微观干预。宏观调控是朱镕基经济学的重要关键词,而李克强更多强调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当然需要修路架桥盖房子,但更是改革的总抓手,是个放松管制的过程。土地开发方式必须改变,继续掠夺农民的开发方式不可持续,社会成本太高。破除户籍制度,至少是逐步解决部分进城农民的户籍问题,城乡统筹,让进城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这也是李克强提出的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放松管制,同样体现在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上,即中央向地方分权,允许地方先行先试。这就需要调整当前的分税制,解决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增强地方自主权。
改善供给,是李克强经济学的第三个关键词。强调减税促进投资,完善福利制度,调整国内利益分配,国有部门向居民部门让利。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将会继续推行。中国的减税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政府收入增长下滑,投资型政府的角色会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才可能实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固然重要,但中国的领导人必须解决财富分配差距过大问题,而不仅仅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改革国有部门,富人向穷人让利,打破利益阶层固化,实现要素价格及其形成机制市场化,激发民间活力,避免剧变或革命,成败在此十年。
李克强经济学类似里根经济学、撒切尔夫人经济学,带有供给学派的特点,也有公共选择学派的特点,但又极具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不应该成为迟滞改革的托词,而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背景,承认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具有路径依赖的现实,学习借鉴管用、实用的经济学理论,达到预设的目标。李克强经济学并非重起炉灶,而仍然是在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4]
社会背景与朱镕基时代相比,今天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朱镕基时代的改革,是以增量改革为主,存量改革为辅,而李克强时代的改革则需要存量改革为主,增量改革为辅。中国已经到了依靠利益分配引导资源配置的时代。政府调整利益,市场配置资源,看得见的手引导看不见的手。而中国国内利益再分配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在全球利益再分配过程中受益或受损。
新政府试图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削减政府开支,约束政府权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实现结构调整,推进全面改革。这与朱镕基时代的改革一样,殊为不易。实现上述目标,政府的施政思路需要从受管理的市场化向全面放松管制的市场化转变,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国家制度建设为中心转变。说到底,这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必由之路。[5] 来源:百度科学
参考资料
1. 巴克莱资本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2013-06-29].
2. 安倍经济学 .百度[引用日期2013-06-29].
3. 经济硬着陆 .百度[引用日期2013-06-29].
4. 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引用日期2013-07-2].
5. 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今日三明网[引用日期2013-07-4].
2013年0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