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王剑拜访北京修笔老人张广义图
记古董自来水笔收藏家——
王剑简历
今年52岁的王剑在上海市城市路政行业从事路政管理工作,业余时间收集中外古董自来水笔。
王剑收藏的部分中外古董钢笔图
五四文化运动的兴起,使钢笔(学名自来水笔)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而电脑时代的迅猛到来,又把钢笔这个曾经风行了近百年的掌中利器赶下台的趋势。在
父亲王安坚曾为上海市职工收藏协会副会长、也是沪上知名的古董计时器与古董钟表收藏家,于1983年开设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王安坚家庭钟表博物馆。从学生时代起王剑就迷上了对钢笔的收藏,兴趣的起源则是初中比赛时硬笔书法获得全校第二名,父亲奖励了支旧的派克金笔,就是这一支笔打开了王剑收藏钢笔的热诚。作为钢笔收藏者,80年代就登上报纸,并且得到多家的认可。从“金笔汤”到中国公路泰斗赵祖康都说:“你这个收藏还真挺有文化味的”。
1994年,美国派克总监因“世界古董名笔展”之事找到王剑,因为派克公司自己都没有这些古董笔。这次展示共拿出了18支,总估价在73.5万左右。王剑有一支美国1920年生产的黄杆世纪型“派克”牌金笔,这支笔目前在市场上十分稀有,80年代估价在100英镑。因为难以维持外观的鲜亮色泽,保存完好的钢笔更显珍贵。在百来支钢笔的收藏中,王剑最中意的是赛璐珞材质的自来水笔,金笔杆材质虽然富贵却太过单一。相反,花杆钢笔却显现出别样的特色,自由花纹或红若鸡血,或绿胜翡翠,表现出的明亮会是不是带出一份明快的书写乐趣。相对于崭新的限量笔王剑好象兴趣并不大,作家王小鹰把她当年写作时用秃的蘸水笔送给王剑收藏,这是一位作家对王剑的信任与认可。那些有过使用痕迹的钢笔对王剑来说更有意义,年岁的刻画使古董钢笔更具有人文味道。科普作家叶永烈给王剑的题词为“觅笔积学”、作家王安忆给王剑的题词是“笔之恋”、中国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给王剑的题词把他们父子俩的收藏爱好融为一体“笔钟情”……
收藏钢笔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每一支笔都具有生命,当你听到笔尖写下时与纸的摩挲,就是岁月的体现。人会老,笔也会跟着旧,有时候也真说不清楚究竟是人在养笔,还是笔在养人,等到哪一天人走了,笔还会健在吗。
收藏者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满怀对于历史的追忆,把怀旧的心转移到了对于物件的收藏。另一种则是发烧友,他们注重的是收藏物的完整,以专题、国家、或者体系收藏。而王剑就可以算是皆于这两种之间的收藏,有钢笔收藏近年在香港、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颇为流行,特别是香港出现了几位钢笔收藏大户,如李英豪、古镇煌。在上海、北京、成都、广州等地也有人收藏钢笔的数量达千支以上。即使如此,大多数人只考虑钢笔市场价值,忽略了背后的文化内涵。
2012年11月11日王剑拜访沪上修笔老人施先生图片
打开满满八、九大本剪报,王剑依然不改旧时的习惯,有些地方还用水墨钢笔字迹抄下当时的文章。“这一些都是记载了关于钢笔的历史与文化。”谈起收藏趣事,有次到一家古玩店挑选,看见一对笔放在橱窗中,王剑一眼就认出了是犀飞利牌自来水笔。眼光并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是三十多年的积累,当然这之中也有过无数次的走眼,所谓好眼力就是在无数次走眼中炼成的。虽然收藏钢笔三十年有余,王剑笑道自己仍是个“收藏界的小学生”。因为钢笔收藏的世界实在太大,自己仍旧需要不断的探究与学习。
开设一个钢笔博物馆一直是藏在心里的想法,纵观全球,国外已有为数不少的钢笔博物馆,而中国无论是私人还是公营都未成立一家。只是感叹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还不是自由身。同时目前具备的条件也不够成熟,收藏钢笔的种类和数量还很有限。希望将来退休以后能办一个自来水笔的博物馆,无论是否能够成功,他都会超这个方向努力。
2013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