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合肥最后的毛笔传承人 即将金盆洗手

  天气晴好的周日上午,80岁的万相德总会准时出现在位于合肥城东的花冲公园集市上。他守着一个手工制作毛笔的小摊位。万相德制作毛笔的地方位于老家——长临河镇万受益村。合肥最后的传统手工毛笔制作室,就在这栋瓦房里隐秘地存在着。瓦房的北侧上方,明年即将通车的合福高铁高架桥延伸于地平线远方,合肥到巢湖的时空距离将缩至10分钟。万相德知道,毛笔的时代早已是过眼云烟。家里剩下的几百支笔卖完后,万相德也将挥手告别63载毛笔人生。

   最后的毛笔世家

  从合肥市区驱车往东到撮镇,然后一路向南,远远望见差不多建好的合福高铁高架桥。记者知道,万相德的家到了。

  走进制笔的房间,墙上悬挂着4幅书画作品,书卷气息立马扑面而来。几百只毛笔堆放在白色的泡沫箱子里,工作台摆放在窗户边,非常简朴。

  1934年,万相德出生于肥东县长临河镇的一个毛笔世家。父亲万君益一生以制作毛笔为生,万相德传承了父亲的这个品牌,他在每只毛笔上都精心刻上了“万步元”三个小字。1951年万相德只身前往合肥拜师求艺。1954年,万相德进入到合肥金华文具厂,成为一名专业的毛笔工人。“文具厂就在如今的淮河路步行街李府对面的位置,我们的宿舍在现在的含山路上。现在这些地方早就拆了,盖了大楼。”万相德说道。1983年,万相德从厂里退休后,他便回到长临河的老家居住。由于一直放不下毛笔,他便开始在家里自制手工毛笔,打发退休后的业余时间。

   慢工出细活

  万相德的操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制作工具。宽大的毛刀专门用来切毛笔笔头的毛,牛角制作的梳子和尺板,此外还有各种刻刀和水盆。

  别看这个牛角制作的尺板,这是万相德的父亲祖传的,距今已有100年历史。尺板背面由于常年制作毛笔,非常光滑。

  万相德制作毛笔,几乎所有的步骤都靠手工,遵循古法。毛笔的制作方法非常繁琐,不仅种类多,程序也十分复杂。上百道工序全靠手工,一天最多也只能制作20支毛笔。

  笔杆和毛,万相德均是亲自去桐城找相熟的卖家采购,“笔杆基本都来自江西,毛都产自江浙一带。我们一般会选择上好的羊毛和黄鼠狼尾巴上的毛。”

  一支毛笔制作分为两大步骤:一是水盆工艺,制作笔头;二是干活,制作笔杆。细分则需要经过水盆、捉羊毛、羊毛梳成片、齐羊毛、切羊毛、胶头、装管、刻管等一百多项工艺程序。只有每一项程序都做到极致,才能制作出“尖、齐、圆、健”的毛笔来。

  由于工序复杂,万相德的产量并不大,制作毛笔也全靠自己心情而定。“制作毛笔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慢工才能出细活。”万相德说,一名学徒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制笔师,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要想成为大家,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历练。

   技艺无人传承

  万相德制作手工毛笔不是为了谋生,他试图用自己的力量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但传统文化的式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毛笔的使用和发展。

  “合肥真没有其他人制作毛笔了,好多同事去世了,我的20多名徒弟现在都不做了。”万相德不得不感叹,就连他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吴明卫也特别喜欢万相德制作的毛笔。上周日,吴教授甚至用高出其要价30%到40%的价格收了一堆毛笔。

  手工制作毛笔费时费力,可是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这也是很多人放弃这门技艺的原因。一只小狼毫,万相德仅仅售卖5元,其他毛笔的价格也不贵,都是略微收取一些成本。万相德的孩子们多次苦苦相劝,希望老爷子在家里享享清福。是时候和毛笔说离别了,万相德告诉记者,卖完剩下的数百只毛笔,他就不再制作毛笔。

  告别从事了63年的毛笔事业,万相德有些不舍,心中充满了遗憾:“毛笔是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宝贵文化,真希望年轻人能耐得住寂寞,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来源:互联网


2014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