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朱耘/文 钢笔,几乎是风靡了上世纪整整一百年的大众消费品,是那个时代文化人的身份象征。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开个玩笑,或许除了刷卡购物,在卡单上潇洒地签上自认为很帅,也似乎只有自己才认识的名字时,还有何时会提笔写字,享受笔尖摩挲纸张纤维的刹那时刻?曾经主要的书写工具——钢笔,已经在悄然间被人们遗忘。
不过,在收藏界,藏家们对钢笔的热忱却丝毫不减。曾经在纽约邦瀚斯拍卖会上,一支拥有白金网络外壳、笔夹镶嵌黑钻石的“魔法黑寡妇骨”限量版万宝龙钢笔以2.074万美元的“天价”成交。
在电脑上写东西,十有八九是留不下来的,只有真正书写下来才可以留下一些印记。这是万宝龙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杰罗姆·兰伯特坚信的一句话。据说万宝龙的品牌全球大使休·杰史曼每天都会用笔写下一些字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如同腕表一样,普通人早已习惯了用手机看时间,但是藏家们却始终对高复杂机芯爱不释手。
笔尖是钢笔的灵魂,当墨水流淌过笔尖,在纸上摩挲留下沙沙的声音,留下的是纸端的墨香魂。因此在钢笔收藏界,笔尖的好坏与磨损度成了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有位钢笔控朋友,讲起钢笔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据他说,选金笔,18K金是首选。24K金的确比18K金昂贵,但是纯金打造的笔尖,却是个“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
事实上,作为舶来品的钢品,最初的设计就是为拉丁文的书写习惯打造的,最适合圆润地在纸上行走。而中文字或日本字,有很多转折,特别是国人,过去用毛笔书写,行笔间起、收、顿、藏,将中国字变幻得灵动飘逸,用在书写钢笔字上,更加考验笔尖的软硬度与耐磨度。24K的可能没写几个字,笔尖就变型了。
但是早期的金笔,笔尖多是14K金的,既保持了笔尖的尊贵感,又使笔尖的硬度更适中。18K的笔尖除了含金量更高外,弹性也比14K高,书写更舒服。若论书写的感觉,像英雄、金星、永生这些国产品牌,更适合书写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但是欣赏笔尖的精密制造工艺,那些大牌笔简直是在做笔尖上的艺术品。
德系笔、日系笔、美系笔和中国笔是藏家们常常对比的。无论是18K玫瑰金笔尖,还是14K金尖,抑或是铬合金等材质的笔尖,真正书写时与纸张接触的是小小的一粒铱粒,比如万宝龙的铱粒是扁平的,笔尖微硬,而派克笔的依粒基本是圆型的,弹性好,写出来的字略粗,像百乐这样的日系笔,铱粒略方,更容易写出“笔锋”,而英雄笔尖,几乎就是为中国汉字的书写而设计。老的钢笔尖,铱粒打磨跟笔尖弹性的分寸拿捏绝对是门技术活,而如今的钢笔尖制作,越来越与滚珠笔类似了,一样不变的却是笔尖工艺的制作的精益求精。
德国的笔内敛与沉稳。万宝龙149是我的朋友最推崇的墨水笔。“不得不说真是将工艺做到极致。”
几乎所有的大牌钢笔,在选购笔尖时,都有EF、F、M、B、BB以及一些特殊工艺的笔尖供消费者选择。笔尖是钢笔的灵魂,一支笔80%的手感源于笔尖,其中60%又源于笔尖上那小小的铱点,由它来决定书下时线条的粗细。
重要会议双方签字仪式上,外国佬儿们往往都会悠然地从口袋中掏出笔帽上镶有白色勃朗峰的万宝龙大班笔,签上自己的名字。没有人会在乎他们是如何握笔的。不过从小接受中国教育的人似乎必须用正确的姿势握笔,中国字的笔划多转折,配合钢笔的出水装置,略微倾斜地握笔能让书写更顺畅,所以多数中国的钢笔书写爱好者都是“细尖控”,除非那些仅在重要场合签名的老板们。
而“细尖”EF码最是考验钢笔制作者的工艺,这个线条甚至要比0.5MM的自动铅笔还要细一些。虽然多数品牌都有EF码笔尖,不过我的朋友说,只有亲自试过才知道谁家的工艺最棒,因为EF尺度的笔尖几乎和纸的纤维接近,很多笔书写起来都是“刮纸”的感觉,纸张的细纤维还会死死地卡进笔尖的缝隙,都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让纤维快点出来。
据他说万宝龙149是他试过EF笔尖最滑的一款笔,“当然哪款书写最适合自己,必须自己尝试,因为每个人的书写习惯不同。”这是他反复强调的。
当然,收藏钢笔,除了看笔尖,还要看生产的年代、笔杆的样式与光洁度,笔帽、墨胆、笔尖是否配套……
在键盘敲击的时代,书写留给人们的享受不止是一页页珍贵的文字,更是墨水从笔尖流淌,静止在纸端留下淡淡的墨香,钢笔是这淡淡墨香的灵魂归处,这远比聆听键盘的歌唱更有味道。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4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