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记者来到叙永县布店街,一块醒目的牌子映入眼帘——“百忍阁”。走近看,一个立式旧玻璃柜里外摆着各种大小不一的毛笔,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端坐在竹椅中。桌上搁着一只盛水的旧木盆,他左手捏着一小撮羊毛、右手持象牙色的尺余长的骨梳正在麻利梳理、浸湿。这就是张乃玉老人,边城古巷传统手工毛笔制作的传承者。清朝末年,张乃玉的爷爷在车辋(今合江县车辋镇)开笔铺子。因交通落后,笔铺的人便挑着担子串乡,“百忍阁”的笔沿着川黔古道、川滇古道翻山越岭走到了贵州毕节、云南镇雄。新中国成立前,父亲带着徒弟到叙永开笔铺,于是把手工毛笔制作带到了叙永。
1985年,张乃玉离开单位,回到父亲身边,帮着制作毛笔。张乃玉的父亲退休后,留下了价值10多万的半成品。1994年,张乃玉把“百忍阁”在布店街再次挂出营业。
从小看着父亲制笔,张乃玉对制笔技术已烂熟于心。“从肉毛到成笔,做毛笔有100多道工序。”
每道工序都很繁杂。“比如脱毛吧,得将选好的肉毛放在石灰水中浸泡一周左右,然后把羊毛从肉皮中采脱出来。现在的机器笔是直接把羊毛用机器剪下来,羊毛短了很多,方便了,价格也就低了。”
现在,市场上的机制笔以量大价低冲击着传统手工笔。张乃玉感叹,没有人知道这传统手工毛笔能走多远,包括张乃玉自己都有些担心。来源:互联网
201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