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现阶段国内外的经济政策环境,致使国内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阴影。国外质量、标准的壁垒和国内政府的严格监管导致我国制造业成本的提升,利润空间的减少。
2014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出现的西铁城、微软等外资企业关闭部分工厂甚至撤离的现象,一度引发业内“中国制造业熬过了2008,却熬不过2015”的论调。下面是对2015年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互联网化成制造业大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在题为“智能互联时代制造业发展思维”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在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互联时代,制造业的智能互联网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
杨善林认为,产品的智能与互联,在依靠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生了三个转变:从机械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变、从智能产品向智能互联产品转变、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这三个转变使信息可以在产品、运行系统、制造商和用户之间联通,也使得产品的智能与互联成为可能。企业在快速开发智能互联产品的同时,也能收集、分析和分享产品内外各个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撰写的制造发展前景报告。
在产品之间产生智能和互联的同时,智能互联时代也彻底颠覆了传统封闭的企业创新模式。“普通大众的小微创意也会引发蝴蝶效应,不断催生出大量的智能互联产品,甚至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方向。”杨善林表示,智能互联时代的产业创新,任何人都可以依托互联网、依靠大众力量,以众包、众筹、众智等众创形式实现“小人物”创意的价值主张。
关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杨善林认为,“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制造业的智能互联网化正在成为一种大趋势。”
杨善林为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互联发展提出四个战略:一是产品智能互联化战略,把新兴信息技术融合到产品中形成智能互联产品;二是产品形态服务化战略,提供以产品为基础的服务取代产品销售;三是人才结构多元化战略,适应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实现多元化人才和技术需求;四是产业生态系统优化战略,将不同产业间的优势互补。
在机遇与危机面前,杨善林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要洞察未来,选择恰当的发展战略。杨善林说:“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与互联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开放式创新水平和基于产品的服务化水平,并不断拓展行业边界,重构制造资源组合,优化产业的生态系统。”
2015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