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是中国最古老的书写工具。毛笔制作技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人视毛笔“不可一日无此君”,毛笔因此成为文人文化的代表,列为“文房四宝”之首。扬州毛笔以其麻胎作衬而独树一帜,以狼毫、兔尖(兔背之毫)为主要原料,孔麻为辅料,工具多自制。其制作技艺十分繁难,分水盆、装套、旱作三个环节共120多道工序,环环相扣,道道严谨。扬州毛笔代表作“湘江一品”,曾被誉为“笔中之王”。
据了解,在扬州双博馆内馆藏一支战国错金毛笔,为雕版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支毛笔长15厘米左右,相当于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笔管主要以青铜制成,下部有木杆,杆头缀有狼毫。笔管表面绘有典型战国时期的错金云纹,极为古雅。
时间步入现代,以石庆鹏为代表的一批扬州毛笔传人们,仍在继续从事着扬州毛笔的生产和经营。昨天的活动现场,石庆鹏大师及其他制笔大师分别展示了毛笔制作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扎笔、置头、修笔等工序,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不少外地游客还纷纷提出购买意愿,尽享扬州毛笔制作技艺的魅力。来源: 扬州网-扬州日报
2015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