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夏目房之介在演讲中说自己的祖父就是一千日元的纸币,因为纸币上的头像正是他祖父夏目漱石。他自己也画漫画,但好像更喜欢写。这本《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就是他试图通过“用特定的语言来阐释使漫画成之为漫画的表现结构”的书,加上很多漫画作品的插图,读来轻松易懂。

  一说起日本漫画,很多人就想到“机器猫”、“铁臂阿童木”、“圣斗士星矢”等等,尤其是70后、80后,浸淫于改革开放后的浪潮当中,当时国内动漫行业尚未起步,祖国的花朵只能接受日式卡通的轰炸。虽然本书作者从日本漫画的起步到当今漫画现象都作了详细而风趣的诠释,但实际上作者并未系统地从漫画发展历程去呈现他的见解和认识,而是从自己读漫画所感知到的艺术文本层面来透析其中的变化。有些是风格上的突变和转化,有些则是在漫画创作中看到的微妙意趣,可谓从客观条理和主观辨识上进行了穿插。

  作者分析了漫画在日本之所以繁荣的原因,以手塚治虫为代表的战后漫画家,以低成本、手工化的创作来表现人类大主题,而脱开漫画为儿童服务的一贯认为。手塚治虫的《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大都会》等作品,都有被引用,作者指出这些作品多少受到宝塚歌剧和迪斯尼的影响,因为战后的日本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漫画的革新自然也不能免俗。

  创作中,人物表情夸张、独特,配合声效、空间,有效组织成阅读畅通无阻的流线型,这些都是漫画家需要考虑到的,而且用到的一些笔,都会有各种讲究,尤其在原画创作中,人物的每一个表情,如果用不同的笔:G笔、圆笔、签字笔、毛笔、迷你笔,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因为有时本人也会经常创作一些插画,笔锋的运用会带来视觉上的很多不同的感应。作者正是如此细致的从一些笔触、用笔等看似细小,且又很表面性的问题着手来谈,很有实践功用。

  虽然作者在序言中曾说虽然画漫画的人群很壮大,研究漫画的理论著作却并不多,他在很多地方作一些讲演,将自己看待漫画的经验与众人分享,很多日本人竟然还从来不知漫画还可以从这些角度去“阅读”,因而觉得耳目一新。但我仍觉得,他其实是有一种研究性质在里面,也即将这种轻松艺术进行肢解,分别从“绘画”、“语言”、“格子”三部分来系统分解漫画的艺术特性。包括书中最后的两篇演讲稿,也是从个体研究的角度去进行探索,而非建立于线性历史的全方位进行剖析。

  正因为他所举的例子和所要表明的话题都是外显的,所以信手拈来,细细一讲解,就特别容易懂。也不会像平时阅读漫画书般,一味追求故事性,而忽略了艺术表现的内在条理。尤其是他提出的“视线诱导论”花了大篇幅来读解,对那些方格子里的漫画故事进行合理的组接、排版,已经成为现在漫画创作的根本,如同电影里的分镜画面,从最早的四格、六格画中衍生出以时间、空间为顺序排列的各种格子的排版形式,这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身临其境,又与人物所处环境、心理状态有最直接的融合。作者指出此前并未有人真正研究格子的功能,他的这种详细的研究,也有助于这一原本在漫画中使人无意识发觉的“框框”得到进一步的解放。 另外,作者连极其微小的地方,或许是漫画家无心当中空出的间隙或两个交叠的几何形,亦作了一番自己的理解,实在是把很细微之处的问题都涉及到了。他在演讲中讲到中国香港地区漫画的发展,也曾亲自到过香港参观那些流水作业坊,对内里的分层阶级和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都描述了一遍,对于功夫漫画在香港极受欢迎和暴力限制级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过未免带有日本老大哥自居的一点自得,因他也讲到香港爱情漫画在深受日本风格影响下的异同。

  这样一本关于漫画、且来自漫画故乡的研究者写的书,它有“小”的一面,但这个“小”将别人都易忽略的几个点都带出,并进行了独特而自我的分析,它的可参考价值便是许多理论研究大而空洞所不及的。所以它有趣也就有趣在被大众快速浏览过的书,忽然间有了一种定格的美、放大的美。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2015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