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守在生涩笔尖 蘸温暖写人生

曾经,拥有一支钢笔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代表,更是有学识的标志。而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东西有了磨损,大家第一个想法就是拿去修。上世纪60年代,光在北京路上便有十多家修笔专业户。随着书写工具的多元化、电子信息技术的盛行,钢笔逐渐被取代。而作为钢笔“医生”的匠人,也逐渐消失在街头巷尾。但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内,年过五旬的王荣师傅依旧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为师生提供修钢笔的服务。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王智汛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师傅姓名:王荣

——师傅年纪:年过五旬

——摊铺地点: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内

——经营范围:毛笔、钢笔的修理和售卖

——经营时间:1994年至今

——摊铺特色:手工打磨笔尖、免费刻字

以前买一支钢笔要很多钱,家里都把它当成宝贝,我爸还特意叮嘱我不用的时候必须把盖子盖上,不然会摔坏。有一次笔写不出字来,我爸差点打了我一顿,后来还是我妈拿去找人修好的。

——70后教师周先生

这个摊主很艺术,扎马尾,留个八字胡,以前每次去雍园饭堂时都会看到他。钢笔有问题的时候找他都能解决,而且收费很便宜。

——曾在华师就读的陈先生

扎根华师

摆摊修笔20余年

这位常年头戴鸭嘴帽、扎着马尾、一副文人墨客模样的大叔,对于华师的学子而言并不陌生。他在华师石牌校区东区东九宿舍楼下和西区篮球场旁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玻璃柜。玻璃柜内摆着各式各样的钢笔、毛笔,还有他画的水墨画卡片和扇子。

“做笔是我们家祖传的手艺,都不知道有多少代的历史了。”来自江西南昌进贤县的王师傅,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长大,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的制作,他都十分在行。

“我刚开始工作时就到福建当兵,复员后回到江西的地质队,后来地质队经济效益不好,我就来到广东。”王师傅刚开始工作时并没有从事自己的本行,直到他来到华师。“1994年,一位华师的老师介绍我过来摆摊,我就以修钢笔的名义在这里扎了根,一做就是20多年。刚开始是摆地摊,后来学校批准了我在这里摆放一个玻璃柜子做生意。”

上世纪90年代曾收入不菲

王师傅说,钢笔出现的问题,大多与墨水有关。一种情况是使用的墨水有杂质堵住了水路,另一种是太长时间没用,墨水干枯后堵住了水路。“第一种情况的话,建议大家要用新鲜的品牌墨水。后面一种情况相对而言更常见,其实这种情况很容易解决,用温醋浸泡一下就能把水路疏通。”此外,笔尖摔坏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不过这些对于王师傅来说也是小菜一碟。钳子、剪子、夹子、放大镜,这些就是王师傅处理这些问题的小工具。

王师傅修过的钢笔不计其数。除了校内的师生以外,也有不少慕名上门的爱笔之人。“以前修钢笔收入还是挺好的,1994年刚来华师时,仅修钢笔一天就能赚个200块,当时我一个月消费也不到1000元。现在很多同学一年到头都不动笔,更别说修钢笔了。”

卖笔为生还提供刻字服务

除了修钢笔外,卖笔也是王师傅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卖出的每一支钢笔,他都会在笔上刻出买者想要的文字。

王师傅在笔上刻的字十分赏心悦目,只见他右手拿着刻刀,左手拿笔,刻刀穿梭飞舞于笔杆之上。“刻了字的钢笔更有意义,前年圣诞节前后,特别多人找我买笔刻字,刻了一天都停不下来,前几天也有人来特意刻一支钢笔作为结婚礼物送朋友。”

“贴了我标签的笔,笔尖都是我自己手工打磨的。”王师傅认为,写钢笔字需要有手感,钢笔太滑,不利于整幅文字的布局控制,所以他制作的钢笔并没有磨得十分光滑,反而有些生涩感,“这种钢笔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我十分欢迎买了钢笔的学生过来我这里一起探讨使用的方法,笔坏了拿回来还可以免费修理。”

闲时练字20年练成书法家

其实对于王师傅而言,修笔卖笔只是他的谋生手段,书法艺术才是他的最爱。出生在制笔世家的他从小就十分沉迷书法,直到现在他依旧坚持每天练字。“没客人的时候,我就练习,越写越漂亮,越漂亮就越想写。”

由于王师傅常年练习书法和钢笔字,也乐于为同学解答书法问题,他的摊位成了学生们的书法小园地。每天中午,总有不少学生围着他的档口探讨书法问题。而每当华师有书法比赛时,他总会出现,给他人一些指导,顺带售卖一些自己制作的毛笔和钢笔。记者了解到,自从2003年,王师傅就被华师多个学院的书画社聘为授课指导老师,为学生讲授书法和批改书法作业。

“虽说如今修笔卖笔赚不了多少钱,不过我已舍不得华师了。这里养活了我一家人,现在孩子们基本都出来工作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王师傅的小摊档生意开始下滑,不过他坦言,华师成就了他的一生,他一直对这里充满感恩,“最喜欢的就是和同学们聊天,在这里生活十分开心。”


2016年0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