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画家张军朝——两个让人没想到(图)
记者 肖雪
几乎每一个得知张军朝擅长钢笔画的人都会连呼“没想到”,即便是跟他相识数年的朋友。多年来他一直在西安媒体圈里颇为传奇,调查、卧底类稿件不间断见诸报端,也曾临危受命挽救一份报纸于崩盘边缘。可任谁也没想到,放下“铁肩担道义”的妙笔,张军朝居然又拿起了最平凡、最常见的钢笔,把20多年的业余时光,绘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震撼人心的画作。
没想到 卧底记者“笔耕不辍”
初识张军朝的人,大多觉得他宽厚温和,可看过他所写的新闻报道,才能体会到这个耀州汉子的嫉恶如仇。张军朝少年时在铜川上学,得著名水彩画家陈兴国指点,自此爱上了画画。后来他投身媒体,当起了“铁肩担道义 妙笔著文章”的记者。“那时候跑政法和社会新闻,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采访、写稿,一天要写两三篇稿件,晚上九点之前就没回过家。”那段岁月称得上是意气风发,张军朝接连写出了一系列卧底、调查稿件,得到了大批读者点赞。
可让人没想到,就是在那段时间,张军朝也没有停下画笔。激扬文字之余,张军朝的多数“碎片时间”都在画画,所用工具就是他手中写稿的钢笔。没有时间采风,就在采访的路上画速写;没有机会静心创作,就抽空在烟盒上、采访本上涂抹。几年下来,张军朝的绘画技巧不断提升。
钢笔画起源于欧洲,最初是画素描、写生用的,到19世纪成为了一个独立画种,著名画家梵高、伦勃朗都有非常出色的钢笔画作品。后来,钢笔画随着油画一起传入中国,至今已历百年。“其实过去很多连环画都是钢笔画,但后来慢慢被人淡忘了。”可张军朝却对这一画种钟爱有加,“它门槛低,只要身上带支钢笔,随时随地都可以画。而且钢笔画黑白对比强烈,具有其他画种没有的独特表现力。”大众性、便捷性是钢笔画最突出、独特的优点,一支英雄钢笔就陪伴张军朝度过了很多创作时光。“现在技术和工艺都在不断发展,最普通的中性笔、签字笔就可以拿来画了。”
没想到 普通钢笔绘出神级作品
日常生活中最最常见的书写工具,究竟能绘出什么样的图案?这个问题,差不多每个第一次见识钢笔画的人都会用“没想到”来回答。初看你会惊讶这是不是黑白照片,可那画面上的岁月感、穿透力却破卷而来,让你震撼不已。近观你会疑心这是不是刺绣,比针脚还要密实细腻,还要均匀流畅,引你伸手触摸。画中大处画远山、画云海,山势苍茫,棱角分明,阳光透处,影影绰绰;小处画石上的苔藓、画树下的细草,苔藓斑斑驳驳,细草摇摇曳曳,虽然只有黑白两色,却有绿意扑面而来。“钢笔画很适合表现坚硬、粗糙的质感,但局部细节又可以表现得非常精微。”
张军朝描绘最多的是故乡的山水,乡村冬日的老树,田间秋天的菜蔬,秦岭层叠的山石,山间奔流的小溪,都在他笔下张扬着各自的生命力。“其实用钢笔来呈现一幅独立、完整的作品,难度很大。一来非常耗时,稍大的钢笔画常常要画半个月,而且一笔画错就很难修改,是个非常磨炼耐性的活儿。”
2007年,张军朝的作品《秦岭纪实》在第二届全国钢笔画展上获得金奖,这幅60×106厘米的作品算得上是钢笔画中的“准巨幅”,大气磅礴,入目便让人震撼。画上远处是秦岭的峰顶,近处是突起的怪岩。石上几株全无枝叶的老树,最近处是一蓬蓬细草,正随风摇曳,让人感叹生命之美。2008年,张军朝的《青木川》又获得第三届全国钢笔画展金奖。
“钢笔画在西方与油画、水彩并称三大画种,但在中国一直没有作为独立画种出现,钢笔画家人数也很少。”张军朝如今担任中国钢笔画联盟副主席,谋划着钢笔画的未来发展。“这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钢笔画也逐渐被人所关注。很多钢笔画家都在进行艺术上的积极探索,比如和水彩结合,或者引入国画的晕染、皴法等等。”他说,“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画家要把自己的人生体验、人文追求呈现在作品中,才能让画作有灵魂、有生命力。”
(画作由作者提供)
作者:肖雪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
2016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