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是文房四宝之一。古往今来,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形成了情趣盎然的笔文化:
笔谜 在谜苑中,有的谜面中含有“笔”字,如谜面为“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有人去问孔子,孔子摇头嘆息”,打一字(谜底:淡);谜面为“董狐笔”,打古书名一(谜底:论衡);谜面为“笔试完毕”,打一字(谜底:效);谜面为“投笔参军”,打一成语(谜底:弃文从武);谜面为“执笔”,打工业用具名一(谜底:操纵桿);谜面为“乡下随笔”,打鲁迅作品篇目一(谜底:野草)。而有的谜底与“笔”有关,如谜面为“上面一对竹,下面一撮毛”,打一字(谜底:笔);谜面为:“旧帐还清”,打成语一(谜底:一笔勾销);谜面为:“毛虫竹下藏”,打一字(谜底:笔);谜面为:“生来白头,爱抹黑油,闲时戴帽,忙时摇头”,打文化用品名称一(谜底:毛笔);谜面为:“一物不太大,走路头朝下,不食人间粮,能说天下话”,打文化用品名称一(谜底:笔)。
笔联 为联苑中的一朵奇葩。据传,一日,宋代书法家黄山谷正在家伏案攻读,此时其舅舅李常来到其家,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触景生情吟出上联:“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借此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才思敏捷的黄山谷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应声续了下联:“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其舅舅听罢赞嘆不已。某地毛笔店题有一联:“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上联用成语“一气呵成”,写文笔自如,如行云流水一般。下联巧借神话典故:南朝江淹,早年梦见仙人赐五彩神笔,写出一手锦绣文章。此联巧用成语典故,真是美妙无比。也有的毛笔店中题有如下一楹联:“五色艷称江令梦,一枝春暖管城花。”此联亦取“梦笔生花”之典,可谓信手拈来,妙趣天成。
笔诗 为诗海中的一束浪花。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採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诗里行间?嘆了宣笔的精緻。宋代苏东坡在《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吟道:“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宋代法书家黄山谷的《谢送宣城笔》诗:“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鬚,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诗中道出了当时宣笔的代表作──诸葛笔之稀少昂贵。
笔赋 一些文人墨客以赋的形式对笔赞誉有加,如晋代傅玄撰有《笔赋》一文,其在《笔赋》中云:“简修毫之器兔,选珍皮之上翰。濯之以清水,芬之以幽兰。嘉竹翠色,彤管含丹。于是班匠竭巧,名工逞术;缠以素枲,纳以玄漆;丰约得中,不文不质。尔乃染芳松之淳烟,写文象于素纨。动应手而从心,焕光流而星布。”
笔铭 是笔管上刻的铭文。在笔管上刻铭文以记其志,自古有之。东汉作家李尤的笔铭是:“笔之强志”。近代辛亥革命的卓越领导人黄兴的笔铭为“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著名书法家龚望在终日不离手的笔上镌刻铭文“山高故觉云小近,心远能教地自偏”以激励、鞭策自己。这些笔铭或抒发志趣,或表达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笔画 往往指在笔管上所绘的画。古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巧妙勾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画图,平添笔的艺术鉴赏价值。如故宫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龙,龙凤管笔就是一例。这些毛笔管,笔套均髹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龙戏珠纹,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独具艺术魅力。
笔德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四德”指的是笔的本身功能:“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端;“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也即毫毛充足;“健”指笔腰弹力,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復原状。来源:大公网
2016年0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