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百年制笔人 匠心铸品质

在温州,有一家名叫许大同的手工毛笔店,它曾以选料精准,质量过硬而闻名温州及浙南地区。这家自光绪年间就开业的店,已经历经三代,悠悠百载。

如今,许大同的毛笔依然沿用全手工制作,坚守着这份来自父辈的传承。

产品不断创新

老式的店堂里,满眼的笔挨挨挤挤。

66岁的哥哥许文龙,57岁的老二许文义,还有53岁的弟弟许文平,年龄加起来超过170岁的许家3兄弟在忙碌着。许文龙负责套毛,老二则是选料的行家,弟弟修边修得最好。

因为常年累月的制笔,三人的手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

“现代人对毛笔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许文义说,除了保持原有的制笔标准,“许大同”的技术也在创新,一些适合市场所需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日常书法所用之笔,抑或文人收藏的工艺品,甚至几年前推出的胎毛笔,让“许大同”焕发生机。

精工细作百年情

许大同毛笔店始创于1900年,由许家三兄弟的爷爷许进芳创立。

许进芳13岁时,曾在一家名叫“新同文”的毛笔店当学徒。艺成出师后,便自立门户,在温州市区的大简巷开出了“许大同”毛笔店。因为手艺精良,很快就在温州站稳脚跟。一些书法大家,都喜欢到他这里买毛笔。

到了第二代传人许锦华,子承父业,13岁就跟随父亲许进芳学艺的他接替父亲,开始打理“许大同”,他的制笔技艺也是相当讲究。

1956年,温州的笔店全部并入合作社制笔厂,父子俩成了制笔厂的工人。改革开放后,“许大同”才重新开张。

2003年,“许大同”因旧城改建搬了新址,兄弟三人才从79岁的老父亲手中,接过了这个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毛笔店。

匠人匠心铸品质

老二许文义说,手工制笔的工艺非常严谨,几十道工序,没有文字记载,只能靠长期积累经验。

“千万毛中选一毫”,从第一步选料开始,就特别有讲究。

“动物毫毛冬天长得最好,又长又齐,每根毛上的锋头也最有光泽。”许文义说。店里的毛笔选用的都是冬天的兽毛。

原料选好后,需要用石灰脱去毛发上的油脂。随后,就是筛毛了。这是最考验功力的一步,一支毛笔的好坏关键全在于此。

把毛捏在手中泡水,另一只手拿起骨梳梳理,剔除没有锋头的毛,再把毛一缕一缕排好,做成笔头。“这些都是机器做不了的活,有时候,光筛毛这一道工序,就要花好几天。”

作者:周德双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浙江老年报


2016年0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