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从设备依赖进口到出口东南亚 真彩文具破解制笔业尴尬

     国内能自主地制造原子弹,制造潜艇,制造大飞机却不能自主地造出一支小小的圆珠笔。圆珠笔折射出的中国制造尴尬从2010年开始不断拷问制笔行业。今年“两会”期间,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和新闻媒体热议的焦点。

    小笔折射大问题

    一支小小的圆珠笔,制造技术为何难以突破?

    中国制笔协会名誉副理事长陈三元曾解释称,圆珠笔看似简单,其实涉及到一个国家工业的方方面面。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球座体所用的钢材需要进口,笔头的加工设备也需要进口。因为这方面的进口依赖,我国的制笔行业长期处于加工组装的产业链最低端。

    有关专家表示,每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如此微小精密的配件要在生产设备中一次性没有误差地成套加工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业内人士称,包括笔芯在内,国内圆珠笔年产量已达到400多亿支,占全球的80%,但笔头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让我国这个制笔大国难以成为制笔强国。

    不计成本死磕技术

    如今,笔头生产设备的技术难题在圆珠笔制造商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解决。

    据悉,真彩文具不仅开发出了制造圆珠笔笔头的成套设备,而且通过技术输出,成功向东南亚国家转让了一套该设备。

    据真彩文具透露,该公司利用“圆珠笔头多工位加工机”课题成果,突破了高品质不锈钢中油笔头的加工技术,成功地向马来西亚出口了首台套国产多工位笔头机。并且针对制笔行业市场普遍需要实现双循环加工的需求,在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48工位圆盘系统,已投入样机制造。

    在真彩文具生产车间,这套设备已经有2台投入生产。两款通身100%国产的“真彩魔力擦”和“真彩滑利芯”产品正伴随机器的轰鸣声不断生产出来。

    提到技术研发,真彩文具副总经理夏凯调侃道,公司董事长黄小喜是技术出身,对制笔技术中油墨和笔头的痴迷甚至达到了不计经济效益的程度。

    在真彩文具的产品展厅,夏凯拿起一盒装有40种色彩的中性笔介绍说,大部分中性笔厂家的油墨只能做到红、黑、蓝三种,公司这款产品能做出40种颜色,但这样做并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董事长拿它作为对油墨研究的前沿产品”。

    为了节约资源,将笔芯中油墨的使用率提高到100%,公司曾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将中性笔的书写长度延长到200米。但在实际市场应用中,消费者用笔往往用了一半就弄丢了,更不会在意2元钱一支的中性笔会写多少米。但这个技术难题对于真彩文具董事长黄小喜来讲,却是如鲠在喉,不解决不快。

    据统计,真彩文具2011年至2013年的研发投入均超过4000万元,并连续增长,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也逐年提高,并在2013年达到了4.72%。

    技术为王效益终现

    正是凭借对制笔技术的痴迷,真彩文具终于成为制笔行业中一家有能力解决中国制造尴尬的企业。而这次对技术的“死磕”为公司带来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真彩文具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设备的出口价格为280万人民币,而以往笔头制造设备全部需要从日本、瑞士等国家进口,一台设备要耗资400万人民币。真彩文具通过承接国家技术攻关课题,自主研发出的设备成本远远低于国外进口设备,还通过出口与国际设备厂商争夺国际市场。

    除了出口,公司研发出的成套设备未来将更多地在国内同行中销售。公司设备的出售价将不会定得太高,“提高国产化比例也是公司应该为行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真彩文具副总经理夏凯强调。

    除了经济价值,长期的研发投入也大大提高了真彩文具的品牌价值。

    今年“两会”期间,圆珠笔笔头的制造难题再一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央视新闻频道的《两会解码》栏目专门为此做了深度报道。真彩文具被制笔协会作为行业代表,推荐给央视采访。

    一时间,真彩文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标杆企业被众多媒体追捧。

    镜头前,真彩文具董事长黄小喜对央视记者表示:“如果把国内的原材料配上我们国内的设备,再加上我们国内的墨水,我们整个制造成本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黄小喜经过测算给出了具体数字,“一支零售价1元多的笔,每支笔的制造成本会降四五分钱,对真彩文具这样每天生产几百万支笔和笔芯的企业来说,那每天就是节省几十万元,一年下来的话呢,就要到六七千万元,所以对我们来说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2016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