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态发展转型正在持续 ——从新版《中国统计摘要》看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加有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
近日,2016版《中国统计摘要》如期出版并与读者见面,它全面反映了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一年,我国增长换挡不失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以人为本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创新引领科学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继续提高,为“十三五”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消费贡献上升,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
坚持政府主动引导和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相结合,加大对符合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向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我国经济结构加速优化,消费增长和服务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15年,我国消费率为52.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9%,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高19.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薄弱环节得到加强。2015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速分别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快10.6和4.0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9和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得到巩固。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增速比第二产业快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1%,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二、创新驱动作用强化,新经济加快成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趋浓厚,创新活力和动力持续增强。2015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22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0%,提高0.0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研发投入强度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研发投入的快速增加,有力促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5年,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280万件,授予专利权172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31.9%。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为147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87.2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3件。伴随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扎实推进,以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5年,网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61.2%,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48%,工业机器人增长21.7%,智能电视增长14.9%,网络约车、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发展方兴未艾。
三、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区域协调呈现新面貌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以城市群、经济带为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补齐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地区差距,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不断增强。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15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最大提高幅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73,比上年下降0.02。中西部发展继续快于东部。2015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9和1.1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地区1.3和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东部地区2.9个百分点。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长江经济带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节能环保加快推进,绿色发展迈出步伐
积极推动经济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发展态势逐步形成。节能降耗和清洁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降幅比上年扩大0.8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2015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7.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占比为64.0%,下降1.6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有效改善。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下降3.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8%。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2015年完成造林面积617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2.0万平方公里。
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产业较快发展
农业基础更趋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2144万吨,比上年增长2.4%,实现“十二连增”;油料产量3537万吨,增长0.8%;茶叶产量225万吨,增长7.3%;水果产量27375万吨,增长4.7%。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增强。高效、便捷的铁路网、公路网、航空运输网、城际铁路网、航道网更趋完善。2015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8.2%;公路里程458万公里,增长2.5%;高速公路里程12万公里,增长10.4%,定期航班航线里程532万公里,增长14.7%。信息通信发展水平快速提高。2015年,我国邮电业务总量28220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2%。201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上网人数分别达到13.1亿户、6.9亿人。
六、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走出去”步伐加快
2015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国企改革方案顺利推出,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分类监管,推动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价格改革力度加大,中央政府定价项目减少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一半以上;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大力完善政府预算体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扩大营改增范围;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一系列改革举措极大地改善发展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比上年增长21.6%,注册资本(金)29万亿元,增长52.2%。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稳定对外贸易,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结出硕果。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201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45741亿元,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1.9%。双向投资实现基本平衡。201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再创历史新高;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4.7%。“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利用外资方面,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164家,比上年增长18.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4.6亿美元,增长23.8%;对外投资方面,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额148亿美元,增长18.2%。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
七、人口总量增长素质提高,人口红利继续释放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了人口红利持续发挥作用。全国总人口平稳增长。2015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依然可观。2015年,全国15岁至64岁人口100361万人,接近全球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73.0%,明显高于世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劳动力素质稳步提高,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2015年,我国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达到12.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农民工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到25.2%,提高1.4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3年,继续提高。
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减贫工作取得新成绩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紧扣增进民生福祉,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保障民生力度持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质量有新改善。就业规模稳步扩大。由于产业发展向服务业转型和“双创”对就业带动作用增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就业总量不降反升。201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8万人。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稳定、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共同促进了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减贫成效显著。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7.2%下降到5.7%。
九、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提高,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民生投入不断增加,民生福祉有效改善,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提高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2015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738万人,在校生2625万人,毕业生68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6.4万人、77.6万人、21.5万人。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卫生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有效实施,居民健康状况继续改善。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居民健康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十、国际地位稳步提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占世界的比重进一步上升,人均指标继续改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按市场汇率计算,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98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90美元,在189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76位,比上年前移7位。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继续稳居世界前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2015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在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28位,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仍是全球主要新兴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更趋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运行面临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去产能去库存与稳增长稳就业、融资难融资贵与财政金融风险上升并存等两难多难问题,趋势性、结构性、周期性矛盾相互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2016年和下阶段,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增加有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全面小康,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郭同欣)
2016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