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龙湖古寨旁的土头村周边保留有制作毛笔的手艺,相信是创村陈氏先人在元朝的战乱时期从福建辗转带来潮汕地区并保留下来的。这门手艺从包括土头村在内的村落聚集形成之初就一直存在,村人正是依靠这门手艺维持生计、繁衍后代,最繁荣的时候曾经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毛笔制作。
有一天,潮州毛笔的坚守者陈楚荣的儿子跟父亲说:我想出去闯闯。陈楚荣只对他回了一句话:你学会了使用做毛笔的四样工具,你爱干什么我都不管你。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陈正新
为生计他成为了制笔工头
陈楚荣的祖先在如今的土头村开荒落户。族谱上记载的陈楚荣,已经是家族的第28代。他的祖先最早从福建迁来潮汕,可以追溯的迁徙路径是福建到梅州丰顺,再到了如今的汕头澄海,到了明朝的时候陈楚荣的祖先迁到了如今的土头村。
土头村紧挨着龙湖古寨,龙湖古寨与澄海隔着韩江。最早迁来土头村拓荒的陈氏先人生下了三个儿子,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土头村的创村第二代,其中大儿子杀猪为生,后来去了旁边创办了另外一个村庄,今名陈陀村。最小的儿子留在了土头村,也就是陈楚荣这一个房头的祖先,大概在第二代还是第三代有人去了隔壁村子学习做毛笔的手艺。
说起来这做毛笔的手艺,同样都是来自福建的陈氏先人带来的手艺,如果从陈楚荣这一代往上追溯,两村人也还是亲戚。陈楚荣得出这个结论倒也不是妄断,因为后来这两个村子的祠堂都合并在一起了。
说起来就是这么神奇,从福建带来的手艺,几百年就是在这些生生不息的后代间传承至今。
陈楚荣的爷爷的父亲,名叫陈利顺,创办了制作毛笔的字号“陈成章”——大概取了“出口成章”的意思,这个老字号一直用到现在。这个老字号传到了陈楚荣这一辈,最开始,有四个堂兄弟一起共用这个字号。到了今天,只剩下陈楚荣一个人还在做毛笔了。
陈楚荣如今已年过六旬。他是从12岁开始跟着父亲卖毛笔的。那时候,他的爸爸挑着担子,从家乡出来往潮州城里去,一路经过磷溪、意溪这些镇子,批发给小卖部这些地方。到了潮州城里,年纪还小的陈楚荣看着地摊,父亲自己再去城里把笔卖给其他铺子。
新中国成立后,私人不给做毛笔了,土头村周边几个生产队一起成立了毛笔厂,陈楚荣的母亲就进了毛笔厂工作,他的父亲则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山里烧木炭。
上学的时候,除了跟着卖毛笔,陈楚荣也随着母亲和父亲做毛笔,都是做小工,也就是做一些零碎的工序。到了1972年,陈楚荣高中毕业的时候,20岁的他回到家里发现自己必须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了。“我父亲在家里偷偷做毛笔,这算是地下工厂,就被抓去了。”陈楚荣回忆几十年前的经历,回到家的时候只好操起了做毛笔的刀,当了工头,开始靠做毛笔这门手艺养活两个弟弟、两个妹妹。
“当工头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做过配制(毛笔的一个工序)的工序,动了切刀,就算是工头了。”陈楚荣说,他22岁的时候,就开始到处去卖毛笔了,到过揭阳这些比较远的地方。
制笔的大小工序近百道
制作毛笔看起来简单,无论用什么材料加工,大小工序都有近百道,都得手工完成。
一开始,就要从熟悉动物的皮毛开始。几十年的体会和前人数百年的经验,陈楚荣摸到任何一条黄鼠狼的尾巴,都能够从毛的歪曲度辨别这只黄鼠狼是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而不管是兔毛羊毛还是黄鼠狼的尾巴,皮毛都是含有油脂的。所以,制作毛笔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要把这些皮毛的油脂去掉。
贝壳烧成的灰,混合水,将动物皮毛浸泡12小时以上,可以脱脂。再晒干,你就会发现这些皮毛没有那么蓬松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毛理顺,将皮与毛切割分离。然后,要去绒,这道工序是要用梳子一遍一遍梳理的,就像人们梳头发一样,一直要把绒毛去除干净。
因为毛笔用的动物毛尺寸是有不同的,所以接下来要手工将这些毛根据长短不同一根一根地挑选出来,这道工序叫“齐毛”,当然也会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分为干齐、水齐两种不同的方法。紧接着再要配制,用标准的毛竹做的度尺丈量不同的原料。配制好的毛,再去浸泡、经过手指搓匀,然后再用牛骨梳在水里擦制——说起来也难以说明白,这道工序要用尖利的牛骨梳去做,很容易插到手指出血,但偏偏这道工序是每一个小工最早接触的。
然后经过挑锋、分笔头,就要开始包笔。这里,就会知道“笔胆”是什么,也就是制作毛笔里的笔芯,这个笔芯跟毛笔笔锋的毛是不一样的,主要用于保留墨汁。包笔之后,开始捆笔头、配笔杆,进而用松香稳毛,也就是把笔头粘紧。再次进行挑锋后,就把笔头用胶水粘好,基本上大的工序就完成了。
只要我的儿子学会这门手艺
做毛笔的人都祭拜蒙恬先生,所以土头村至今还保留着祭拜蒙恬的仪式,这大概是这个村子与其他潮汕村落的神明崇拜有所区别的地方。每年的七月初七,土头村200多户人都要去拜,就像当地人拜“老爷”一样,家家户户带着猪肉啊粿品啊去拜蒙恬的塑像。
只不过,以往很多做毛笔的人现在都不做毛笔了,但祭拜蒙恬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陈楚荣说,以前用钢笔,现在大家都用圆珠笔了,不用毛笔是很正常的。他的大儿子属兔,小时候就跟在陈楚荣身边学着做毛笔,但是没有学会。大概20年前,大儿子读完初中,想出去打工。陈楚荣说,你学会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使用做毛笔的四样工具,想出去干什么都行。
潮州制笔大小工序近百道,用到的工具主要就是四件:两把大小不一的刀、一个牛骨梳、一个齐毛板。
陈楚荣的大儿子就跟着学,学会了。陈楚荣就同意他出去打工。现在,陈楚荣的大儿子是一个水电工,平时有时间在家的时候也做一下毛笔。
“他(做毛笔)熟练不熟练?我做了一辈子,现在60多岁了,都不敢说熟练。”在家里那个简陋的毛笔制作台旁,陈楚荣停下手里的活,认真地说。
这门手艺到了陈楚荣这里,也不仅仅是生计的依靠。
偶尔,还有人家新生了孩子,要把孩子满月剃下的头发做成胎毛笔,来找到陈楚荣的。把头发带过来做成胎毛笔,也没有固定收多少钱的。有的人就包个红包,数量随喜。有人给封好几百的,也有不给钱的,只在装了胎毛的那个红包里随了一颗糖果。来源:南方日报
2016年06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