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千万别惹铅笔控!818铅笔的奇特历史

 嘿,每个人的年少时光里,都少不了各种“笔”的陪伴。这其中,铅笔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那个家伙。幼年我们就开始使用铅笔,而后才慢慢过渡至钢笔、圆珠笔等等。但铅笔并不会被淘汰,它的很多特质,都让它终究要伴随我们一生。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铅笔控,但你们铅笔的身世吗?木制铅笔的历史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悠久。作为环保文艺范儿、写字启蒙神器的铅笔,有着很多隐藏“黑”历史,也一直不断产生着新的故事。

  今天,读书君向大家推送的小文就是铅笔控们的福音,它选自英国作家詹姆斯?沃德脑洞大开的《文具盒里的时空漫游》,看看文具盒中的趣味文化史。

  Pencil原有尾巴之意,铅笔里原来没有铅!

  早在铅笔发明之前,就已经有了“铅笔”这个词,只不过,这里所说的“铅笔”并非我们如今所用的那种传统木杆铅笔。penicillum这个词跟penis(意思是“尾巴”)源自同一个拉丁词词根,是一种细头画笔,用来创作精细的书画作品(画笔用的毛来自动物尾巴。幸好,我们的目的看起来还算单纯,否则,我们真该为此残忍之举脸红),由此,penicillum演变为古法语词pincel,最终进入中世纪英语,变成pencil。

  不过,直到16世纪早期,pencil这个词才有了“铅笔”这层意思,在那之前一直指画笔。这里的“铅”也有误导性——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用的尖笔是用铅做的,而我们用的铅笔并不含铅。值得庆幸,因为铅的毒性很强,不适合用来做小学生使用的铅笔(除非你不喜欢那些小孩)。

  打雷劈出“铅笔”,最早用来给羊做记号

怪我咯?

  铅笔的起源,要从16世纪初期,坎伯兰一个暴风雨肆虐的晚上说起。具体是哪一年,已经不得而知。不过,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当晚,一袭狂风连根拔起凯西克村博罗代尔地区的一棵参天橡树,露出一块矿床,里面是一种神奇的黑色矿物质——石墨。人们给这种新物质起了很多名称,例如“黑色铅”(black lead)、“kellow”、“killow”、“wad”或“wadt”,这些词都跟“黑”有关,不过,最常用的称呼还是“黑铅”(plumbago),因为它跟铅很像。正因为石墨跟铅相似,才有了“铅笔”——这个词一直存在,成了一个奇怪的语言学巧合,就像“手”机可以用来“拍”东西,而烤菜豆装在锡制“烤盘”里一样。

  附近农民发现这种物质——他们称之为“wadd”——很有用,可以拿来给自家的羊做记号,很快又发现有其他用途。用线缠好石墨条,就不会弄脏手。截至16世纪60年代末,铅笔传遍整个欧洲。1565年,瑞士自然学家康拉德?格斯纳(Conrad Gesner)出了一本关于化石的书——《关于化石、宝石、石头、金属等的一切及相关书籍,多数为首次出版》书中有一段对铅笔的描述:

下图所示尖笔用于书写,由铅(也有人称之为英格兰锑)制成,一段削尖,嵌于木杆中。

埃舍尔《画手》

  格斯纳说的这种铅笔并非我们用的那种铅笔。我们所用铅笔的笔芯并不是铅,而是格斯纳说的铅笔。2006年,德国造笔厂克里奥?思克力朋(Cleo Skribent)曾推出一款这样的铅笔,在木杆中嵌入铅——这样一来,更像是铅笔套(porte-crayon)或铅笔杆(leadholder)。画家画素描时,常用铅笔套套住石墨、粉笔或是木炭。铅笔套一般由黄铜制成,呈管状,两端有切口。用的时候,粉笔或石墨分别插在两端,用金属环固定。十七十八世纪,这种铅笔套越来越流行,直到现在,有些画家仍然在用。M.C.埃舍尔1948年创作的《画手》(Drawing Hands)中,画了两只手,分别在画对方,这两只手里的笔用的就是铅笔套。铅笔套可用来套各种绘画材料(粉笔、炭笔还有石墨条)。而铅笔杆,用途正如其名,只用来套铅芯。杆身由木头或金属材料制成,把黑铅一端削尖,另一端套进锥形金属杆,再用螺纹固定好。绘图员偏爱铅笔杆,用它画出来的线更精准。铅笔杆慢慢演变,最终成了自动铅笔。

  世界上最好用的铅笔产自哪里?

  当代铅笔究竟源自何处,对此,人们各执一词。16世纪末,凯西克附近的工匠最先用木头包裹石墨条(不过也有人说,这么做的是同时期的意大利人)。当地人不主张出口石墨,于是凯西克很快就成了世界铅笔制造中心。博罗代尔也是世上唯一一处为人熟知的优质纯石墨产地。因此,坎伯兰的石墨迅速增值,当地人严密看守,甚至会偶尔用水淹掉矿床,防止有人来偷。石墨越来越贵重,后来,石墨运去伦敦进行巨额拍卖时,由武装部队护送。买家基本都是凯西克的铅笔制造商,于是拍卖会后,再由武装部队护送,运回北方。在凯西克,人们把石墨块切割成细条,在方木杆中心挖出凹槽,然后将细石墨条放进木杆凹槽中,冒出木杆的石墨条用尖刀切除,保证石墨条与木杆平齐。最后,在木杆两端粘上薄木片,裹住石墨条两端。

  作为中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德国纽伦堡的发展与采矿业密不可分,大量商人开始在中欧各地采购矿藏。纽伦堡的工人来到博罗代尔,开采石墨,引起德国商人的关注。他们开始用纽伦堡当地出产的劣质石墨混合硫黄及其他材料,自产铅笔。不过,这些铅笔质量不好,根本比不上用凯西克地区纯石墨制成的铅笔。

  1793年,英法战争爆发,两国经济交往中断,法国买不到英国凯西克生产的铅笔,连德国产的质量较次的铅笔也买不到。于是,法国军政部长拉扎尔?卡诺命尼古拉-雅克?孔特(Nicolas-Jacques Conté)研发出一款无须使用进口材料的铅笔。孔特原是一名肖像画家,法国大革命之后,兴趣转向科学。据说,孔特“科学头脑过人,艺术技能高超”。虽然法国产的石墨不如博罗代尔的纯,但孔特对这种物质十分了解,很快就想出了制造铅笔芯的办法。将石墨粉末与黏土混合,做成细条,然后放进窑中烧制。虽然这样制作出来的石墨芯没有纯石墨芯坚硬,但比德国的笔芯好。1795年,孔特为这一制芯方法申请了专利。直到现在,我们用的仍然是这种制法。

  有了孔特的方法之后,虽然凯西克的铅笔依然是世上最好的铅笔,但是各国都不需要再依赖博罗代尔的矿藏了。

  是谁想出用H和B来标记铅笔硬度的?我保准不打你

  利用孔特的方法,欧洲各铅笔公司用黏土混合石墨粉制造的铅笔渐渐可与凯西克的精制铅笔相媲美。借助新方法,厂家可以生产出不同硬度的铅笔。调整黏土和石墨粉的比例,可以生产出不同硬度的笔芯(黏土比例越高,笔芯越硬)。一开始,孔特用数字来标记铅笔硬度(数字越大,硬度越高)。据传,我们如今用“H”和“B”来标记硬度的方法是伦敦的布鲁克曼铅笔公司(Brookman)发明的(H代表硬度高的铅笔,B代表更黑、硬度低的铅笔)。布鲁克曼铅笔公司的铅笔硬度越高,笔身上的H字母就越多。不过,随着造笔技术越来越成熟,笔的硬度区分越来越细,结合数字和“H”“B”标识似乎更方便(要是你去当地的莱曼文具店买铅笔,标着8H和9H的铅笔肯定比标着“HHHHHHHH”和“HHHHHHHHH”的笔好辨认)。最常用的铅笔处于H和B的中间地带——HB铅笔,平等与和谐的象征,我们都该向HB铅笔看齐。仅从这个层面论。

  冷知识:宜家一年究竟要消耗多少只铅笔?

  你家收藏有宜家的短铅笔嘛?

  宜家的铅笔就放在大型自取机里,几乎是在邀请顾客拿一把走。

宜家的木铅笔

  “我们提供铅笔,是为了方便顾客下订单,我们很乐意继续提供这项服务,”他们解释说。2004年,英国《地铁报》称,印有IKEA标记的短铅笔已经成了最新的“必备”配饰(事实上,应该说是“必偷”,因为每年都有几百万支供顾客填订单的铅笔被偷)。报纸报道说,有位顾客被指在店中一次拿走了84支铅笔(“他甚至什么家具都没买”,免不了有这个梗)。文章中还指出,“有人看到,地中海的游轮上,玩宾果游戏的人用宜家铅笔在牌上做标记;高尔夫球手用宜家铅笔在记分牌上做标记;还有些老师拿多余的宜家铅笔送给学生。”

  我想知道宜家每年用多少支笔。我把宜家官网翻了个底朝天,找到了宜家2008年为庆祝英国首家分店开张25周年发布的一份文件。文件中有一页列出了关于宜家的21个事实。第十条如下:

  去年,宜家英国分店的顾客共用掉12,317,184支铅笔。

  不过,这种行为也算不上偷窃。

  英国推广商品协会研究结果明确表明:文具是最有效的推广产品。调查中,40%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曾收到过推广水笔或铅笔,其中70%的人把笔保留了下来。其他办公文具(“计算器、订书机、便笺簿、尺子、削笔刀等)的保存率更高,13%的受访者曾收过这些推广产品,77%的人把这些文具保留了下来。文具有用,人们会保留有用的东西——留下推广用品的人中,70%的人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日后用得上那些东西。他们每用一次,就接收一次品牌信息。

  所以,宜家的小铅笔里其实暗藏玄机呢。文具作为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宣传载体,投资回报率极有可能高于其他宣传媒介。

  爱用黄色铅笔的文豪们与铅笔的图腾力量

  约瑟夫?狄克逊熔炉公司推出的2号硬度的黄色狄克逊-泰孔德罗加铅笔,这款铅笔至今仍是美国的知名铅笔。黄色笔身、绿色金属包箍(用来固定橡皮头的金属套管)的铅笔大量生产,热卖畅销,最终连公司名字都改成了狄克逊-泰孔德罗加公司。

  (狄克逊-泰孔德罗加公司自称)作为“世上最好的铅笔”,物美价廉,这款铅笔的身影迅速出现在美国各个办公室和教室之中。虽然广受追捧,但是这款铅笔也有其阴暗的一面——很显然,乔治?卢卡斯第一次写《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剧本草稿时,用的是狄克逊-泰孔德罗加铅笔,也就是说,加?加?宾克斯(Jar Jar Binks)[《星球大战》剧中笨拙而善良的冈根人,曾在纳布遭同胞驱逐,因此,他一生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把不堪回首的过去抛之脑后,进入更混浊的科洛桑政坛,在那里,他为民服务的初衷和热情被诡计多端的议员和其他掌权者所利用。]这个形象至少有一部分是用这支笔设计出来的。

  爱用狄克逊-泰孔德罗加铅笔的名人不止卢卡斯一个。罗阿尔德?达尔(Roald Dahl)[英国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家。]也爱用它,每天早上都要削上6支,然后开始一天的写作。达尔从1946年开始用这款铅笔,因为战后英国的铅笔质量不佳,他心生不快,觉得像是“用炭笔在砾石上写字”。作家对铅笔的质量十分敏感,这一点不难理解:他们写文稿时那么依赖铅笔。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为《愤怒的葡萄》。]曾写道:“我每天用铅笔好几个时辰,右手中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我每天握铅笔6个小时,你可能不信,但我所言非虚。我的手受制于笔,我受制于手。”

  作家用钢笔或打字机写作时,不容有错,但用铅笔则犯错也无妨。有了文字处理软件,我们只要按个键就能删掉一整段。在那之前,擦掉错的段落重写比从头开始重写要好得多吧。“我每次写初稿都用铅笔”,诺贝尔奖得主托尼?莫里森(Tony Morrison)1993年在《巴黎评论》采访中表示,“我喜欢用黄色的法用拍纸簿,加上一支好用的2号铅笔。”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20世纪美国畅销书作家,屡获奖项。]1989年出版的小说《黑暗的一半》(The Dark Half)中,明确展示了铅笔的力量,它能影响作家的创造力。这本书中,作家泰德?波蒙特(Thad Beaumont)用乔治?斯塔克(George Stark)这个笔名写了几本小说。波蒙特喜欢用打字机写小说而斯塔克喜欢用铅笔。当波蒙特试图杀死他的第二自我(即斯塔克),专心写作时,铅笔变成了一种图腾,象征着两个作家之间的不同。他们相互厮杀,争夺肉身。后来,斯塔克占据肉身,铅笔成为他的武器。从头到尾,斯塔克用的都是贝洛黑美人铅笔。斯塔克最爱的黑美人铅笔最早出自布莱斯德尔铅笔公司旗下,后来经收购兼并,归入贝洛铅笔系列。如今,斯塔克爱用的黑美人已经停产——与之最相似的只有比百美的米拉多黑武士系列铅笔,“世上写字最顺滑的铅笔——绝对保证!”

  (感谢华章同人授权并提供文字)

|关于书|

作者: 【英】詹姆斯·沃德 著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原作名: Adventures in Stationery

译者: 张健


2016年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