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钢笔的故事

  人过中年,没攒下几个钱,却有收藏钢笔的嗜好,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把它们拿出来摆到床上一一把玩,心中便充满喜悦、宁静,那如烟的往事便逐渐凝聚清晰起来。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刚上小学五年级,做为第一次发表文章的奖励,爸爸给我买了一只两元多钱的黑色钢笔,在那个人均生活费只有8元的年月,那只钢笔珍贵得不得了,我视若珍宝,总是用蓖麻籽把钢笔擦的油黑发亮,每天下课后都先把它放进文具盒里。一次,几个淘气包在教室里打闹,撞掉了文具盒摔裂了钢笔,我心疼的哭了起来,用胶布粘好后更加精心,这支钢笔一直陪伴我到中学毕业。

  第二支钢笔是我的班主任张世英老师送给我的。那一年的七月,我高考落榜,一天中午,曾教过我的张世英老师把我找到校园的大柳树下,不客气地说:“谁考不上我都不意外,你为什么考不上?”我知道我是他最喜欢的学生,我辜负了他的希望。我低头不语,任树上的“知了”幸灾乐祸地叫着,毕业了,我逃跑似的离开校园。

  一年后,上了初中的妹妹回到家中,交给我一只绿色的钢笔,她说:“这是张老师让我交给你的,他说你明白他的意思!”我十分窘迫地接过钢笔,心里很沉重,沉重到拿不动它,那只钢笔一直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里,每次看到它,我就深感内疚,并想起张世英老师教我时的林林总总的故事。

  张世英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不知道为什么分到了偏远的市郊任教,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好老师。我们这个班是“淘气包”集中的班级,他常常苦口婆心地说:“孩子们哪!书到用时方恨少,你们不学会后悔的呀!”可那时候,大家根本就听不进去,张老师恨铁不成纲,心急如焚。他上课时讲不下去就跟大家商量,听他讲20分钟课,他就给大家讲20分钟的故事。就这样,“搭配”教学法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尽管如此,张老师仍担心误人子弟。记得初中一年级放寒假前,他将自己上大学时的读书笔记和课本全交给我自学,知道我爱看书还借给我一套《红楼梦》。结果,一个假期过去了,我沉浸在《红楼梦》中,仅仅背了几句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去应付张老师,正经书根本没有看。

  当我步入中年,当我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时,才理解父母和老师当年的用心良苦,张老师如果能看到这篇小文,算是我迟到的忏悔吧。那只钢笔我一直不敢用,它同许多钢笔一样被我珍藏。而且我能清楚的知道哪支钢笔是我在全市征文大赛中的奖品,哪支钢笔是知识竞赛时的奖品,哪支钢笔是自己买的珍品。

  一天,我把所有钢笔拿出来让就要上大学的儿子挑,可儿子却不屑一顾地说:“现在谁还用钢笔啊!太土了啊!”我竟有些茫然了,这可是我最珍贵的东西啊!

  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笔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的钢笔情结仍不会改变,在别人的眼里钢笔不过是普通的书写工具,在我的眼里它是文化,是梦想,是遥远而现实的故事,是解不开的、浓浓的钢笔情结。

 
(稿源:东北新闻网 )

2016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