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不辜负一根好毛 百年博文堂的制笔之道

核心提示:日本笔庄博文堂,传承百年,是日本顶尖的制笔老店。在进入电子时代的社会,博文堂依然用自己执着的匠心为更加美好的软笔书写体验而努力。

凤凰卫视3月25日《文大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这是与中国有着两千年玉帛,一百载干戈的国家。喜新而又管故保守而又求新。当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看匠人之国如何相承一脉。

王鲁湘:我现在在日本奈良的博文堂笔庄,这是一个专门做毛笔的笔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解说:代代迭新的家族技艺。

清水柾博:中国的瓷器大多器型规整,而日本的则大多是不规整的,从而衍生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王鲁湘:你看我拿在手里头,我摸它的感觉,就完全是一团鸭绒。

解说:王鲁湘东游京都奈良,由发源看发扬,从创造看再造。《文大大观园》三月特献。《中国元素日本制》第四集,精芯博文堂。

这是日本每年一度的盛会,清水寺当家高僧,在民众的见证下,挥毫书写体现日本当年世相的“年度汉字”。此传统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而这样一群人聚集起来,具有仪式感的写字场面在日本也是每年必有的。本次《中国元素日本制》系列的另外一站,我们到达奈良。这里是日本毛笔工艺的发源地,在这个充满唐风的古都,我们寻访了一个由五代人经营至今的毛笔工坊。

千年制笔史 僧人将中国制笔工艺传入中国

王鲁湘:今天的奈良,天气格外晴好,艳阳高照,我们打车路过了唐招提寺,然后穿过了眼前这条铁路,就来到了这样一个房子。在这里头有一个工坊,是一个一百多年的专门制笔的老店,叫做博文堂,我们进去访一访。

解说:博文堂笔店规模很小,但是笔的种类却非常多。细细看来每一支笔都十分精致,对于来自于文房四宝之国的我们,总忍不住想上手一试,也不禁好奇它们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王鲁湘:贴脸很舒服。

山添和男(奈良博文堂笔庄主人):因为这个用的,是和化妆刷一样的毛哦。

王鲁湘:这个呢?这个就不是写字的笔了,这是写字的笔吗?

山添和男:对的,这只笔可以用来写字。

王鲁湘:兔毛这好像是。

山添和男:沾上墨之后,就会变成毛笔的样子了,这是鸡毛。

王鲁湘:是鸡毛啊?这个不知道沾了墨以后会是一个什么形状。你看,这种笔头儿,在中国的毛笔中间我还真没看到过。

解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博文堂,如同一个小型博物馆。这里有很多中国不见或者极少见的毛笔。光是猜测这些毛笔所用材料都需要一些想象力。博文堂制笔选用了兔、马、鹿、松鼠、狐狸等皮毛,这里的工匠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做成大小长短,刚柔各异的毛笔。其实,博文堂的一百多年是毛笔书写走向没落的一百年,但是为何博文堂却在与时代的逆行中生存了下来?

王鲁湘:山添先生您。

山添和男:您好。

王鲁湘:日本和中国是同文同种,也就是我们都是用毛笔进行这一种文字的书写。那么日本有毛笔的历史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山添和男:是这样的,日本大概是从一千多年前,开始制造毛笔的。先人把中国流传过来的东西,改造成了日本特有的。尤其是进入昭和年代之后,还属于艺术品。到江户时代之后,造笔技术有了飞速地提升。

解说:山添先生坦言,日本的毛笔技艺得益于中国。追根溯源,6世纪出于佛教僧人撰写经文的需要,笔和墨由僧人从朝鲜带入日本。直到9世纪,日本僧人空海,从中国带回长穗毛笔的制作工艺传于笔匠。并将做好的毛笔献给嵯峨天皇。日本才有了关于毛笔的书面记载。可见,日本的很多传统手工艺,跟中国元素结合的纽带是佛教。博文堂毛笔与中国又有着特殊的因缘,现在店里出售的上等羊毫笔的材料,都是来自于中国。

李留雁:这个笔70万。

王鲁湘:70万是个什么概念?是人民币(多少)?

山添和男:这支毛笔,是用最顶尖的毫毛制作的,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这种顶级毫毛的价格都非常昂贵。而且很难买到。就连我们现在使用的原料,也是50多年前大量购买,囤积的。当时买了很多,都存在仓库里。

王鲁湘:这是那种毛很长的白山羊。

李留雁:买了好多好多的。

山添和男:如果中国不卖给我这些好的毛,我就做不出这样的笔。我是博文堂的第五代,我的父亲很早以前,就把这些材料买全了。所以现在仍然在用,现在的材料不是新的。中国有很多名笔,我们也深受启发。学习了很多他们的方法。

顶级笔司如何制作一支毛笔

解说:对从中国而来的客人,博文堂毫不介意公开自己的制笔工艺。川西先生是博文堂的老工匠,他21岁开始学习做笔,至今已有37年。在日本,做笔手艺高超的工匠,被尊称为笔司。川西先生就是博文堂顶级的笔司。

川西俊哉(奈良博文堂笔庄笔司):奈良的匠人,从开工到完工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独立完成的。

王鲁湘:那非常了不起。我们请川西先生给我们示范一下,他做这个笔的一些程序,一些过程好吗?

川西俊哉:现在我就按照顺序,挨个给您稍微演示一下。

王鲁湘:一共按照这个图纸上头,有三四一十二道程序。

川西俊哉: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三天。在这里我就每道工序稍微给您演示一下吧。

解说:这一次川西先生,要用非常珍惜的中国羊毛,为我们展示一支羊毫笔的制作过程。首先他要做的是除掉毛料中粗糙的杂毛,但是在去除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不浪费一根好毛。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非常考验手感和技巧。

李留雁:感觉毛在他手里特别听话。

王鲁湘:特别听话,对。

李留雁:那个是那个梳子。

王鲁湘:梳子。

李留雁:每天用都,原来是平的,细的。

王鲁湘:现在都弯了,对,以柔克刚啊。这个是以柔克刚,把那个铁都磨成这样了,对。

川西俊哉:毛根对齐了,下一步应该是根据它的长度把毛分开。

解说:博文堂里的一个方寸之地,川西先生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火车轰鸣而过的声音,越发让这里显的安静。本次日本行程,我们目睹了很多手工匠人的工作状态,那样全神贯注沉浸在人与物之间的画面,是打动人心的。在日本有“工作禅”之说,手工艺人对待工作心无旁鹜,仿佛处于僧人的禅定状态。另外,他们会自己所用的材料,都看成一个生命体。极尽所能善用他们。或许这种态度,是源于佛教对传统工艺的影响。川西先生也将工作当做修行,他精心对待这些羊毛,没有丝毫马虎。日本毛笔的制作工艺,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但是今天他们的很多工艺手法,与我们现在的有很大差异。比如处理羊毛脱脂的方法就大不相同。

王鲁湘:谷糠烧的灰。

川西俊哉:和糠灰揉在一起。

李留雁:咱们中国这么做吗?

王鲁湘:没有。我看看他怎么做的。谷糠烧的灰,我们是在此之前,就已经用石灰做过了。我们这个过程都是在水盆里头做的,不是那么干的。

李留雁:他这个是用天然的灰,然用这个熨斗把它压上。还能把弯着的毛捋直了,然后还能把油去掉。

川西俊哉:然后加热,这些是兽皮。这块是鹿皮。有时候也用牛皮,把鹿皮包着它们揉搓,然后通过加热就能把毛捋直了。

王鲁湘:这个过程,好像中国做笔这个过程没有。用鹿皮或者马皮,把加热过的去了油的毛,然后用手工这么揉,这个过程没有。

李留雁:你看他那个(毛)很直了。

王鲁湘:这个毛,笔直笔直的了。

解说:奈良,不仅是日本毛笔制造业的发祥地,同时也以出产品质优异的毛笔而闻名。博文堂作为奈良的知名毛笔商家,自然也有镇店之宝。

王鲁湘:我看这里还有几个很特殊的造型的笔,你看这个笔,这么粗的杆,是吧。是这样一个造型,这样一个造型的话,这个笔很熟悉,在中国是很老的这种笔,这种的笔的话应该有,从唐代的时候就开始就有了。就是这种像蒜头一样。

山添和男:这是以正仓院的,“天平宝物笔”为原型仿制的,大小粗细长短都是和藏品一模一样的。原笔是制造于文治元年,已经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原品收藏于正仓院内,得到特许,才允许仿制。

王鲁湘:对,唐代的时候就有了。

李留雁:因为日本是你想去模仿它做,得对方申请。

王鲁湘:要申请允许,你看啊,文治元年,一千多年以前的纪念这是,当然不是那支笔,但是仿制一千两百多年以前的这么一支笔。这支笔的原型是在正仓院,那就是奈良的所有的他们的国宝都放在正仓院里头,包括唐代著名的一些国宝,都放在那里头,也包括这一支笔。

解说:此次京都奈良之行,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中日文化异域同源。“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因有徐福出海,也有鉴真东渡。尤其是鉴真,他将中国佛法、建筑、医术、饮食等方方面面引入日本,奠定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今天日本人尊称鉴真大和尚,为其文化恩人。

在与博文堂主人的对话中,他也多次提及日本毛笔能有今天,要感激中国。但遗憾的是他和笔厂的师傅,却很少有机会,能亲见今天中国人是如何制笔。因王鲁湘老师走访过中国湖笔之乡,他也向日本朋友介绍了自己的所见规模稍大的笔厂做笔是集体作业,各修改分工。而且挑选毛料的工序是在水盆中完成的,如此等等。同时王老师也非常惊讶,日本人在处理同样问题时,有自己的巧思。

川西俊哉:把毛根对齐之后,用这个刀片把毛勾着,把逆毛剔除掉。

李留雁:倒过来的毛给它拔出去。

川西俊哉:把开叉的毛剔出去。

王鲁湘:又是和中国不同。

川西俊哉:它那个倒过来的。

李留雁:反过来的毛。

王鲁湘:这个过程在中国叫做择毛,择毛师傅是整个做笔的过程中间最关键的师傅。

川西俊哉:您说的没错。

解说:日本人称毛笔的笔尖为“命毛”,中国人称其为“颖”,它的好坏决定了支笔的品质。川西先生在处理命毛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把同种类的毛剪成不同的长度,再混合在一起,这样笔锋的走向,便愈见圆润利落。为了保证命毛的质量,整个制笔过程,他都在反复把不适合做笔尖的毛去除,这样的吹毛求疵,是为了精益求精。

川西俊哉:擦手是防止手滑。等干了之后,实际上是干了以后这样处理。用新的毛把刚才的卷起来,然后再晾干一次,然后再一次把杂毛剃掉。再等它的胶水干了以后,再把笔根系紧。这个绳子不怕水,是麻绳。这个胶水已经干了,系紧了之后,用烙铁,这个是通电的。

李留雁:这是那个电烙铁。

川西俊哉:轻轻的把根部烫平,系紧。

王鲁湘:他们的笔根是用电烙铁。

李留雁:这个很合理。

王鲁湘:这个非常合理,这个环节我们的毛笔没有。所以这就看,像踢毽子一样都不怕了,你看。

解说: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川西先生端坐桌前,以不辜负每根毛的态度成就匠心,以完成一支笔的工夫丈量时间。经脱脂、择毛、打结等10多道浓缩程序,一支持羊毛笔心基本完成。最后川西先生用一种可以保养皮肤的海草胶,将其浸泡。以此达到呵护笔毛的作用。

川西俊哉:把多余的海草胶水挤出去,就这样来挤。

王鲁湘:用这样来挤,比手挤得可干净,这真巧,怎么能知道会这么挤水呢?你看,这是一支很标准的真正的毛笔。就靠这种笔,中国、日本,包括使用这种中国毛笔的地区的书画家,就画出了最美的图画,写出了最漂移的书法。

我就用这一支,用中国的羊毛做出来的长峰笔,来写一写字,看看,到底这个笔笔性如何。

电子时代 仍然需要精致的书写体验

解说:能让人用自己做好的笔写字、画画,对川西先生先生而言是一种幸福,而对使用川西先生笔的人,也会感觉自己所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种情感和美的传递。

山添先生从父辈手中接管博文堂,但是他的儿子却并没有子承父业的意愿。同样很多掌握传统手工制笔技艺的匠人,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现实。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一个软笔书写没落的当下,博文堂的未来到底有多大空间?

王鲁湘:毛笔作为一种书写的工具,在中国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日本的话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现在进入这样一个电子时代,人们现在已经不用笔了,这个在中国情况也很严重。中国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小孩子都已经可能都从来不用毛笔了。

山添和男:日本的书法界和中国是一样的,小孩子也基本不用毛笔了。在学校里呢,书法课也被电脑课或者英语课取代。在日本,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也是越来越少了。虽然全国各地,都是一些书法课程,但是据我所知真的越来越少了。

解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博文堂经历了大浪淘沙。虽无生存困境,但也是发展空间逼仄,可山添先生依然虔诚的相信,只有把笔做的更精致,让更多人获得使用毛笔的美好体验,这才是根本。他也自信博文堂会有下一个一百年。

奈良被日本人誉为精神的故乡,中国到奈良,却如同身在日本心回唐朝。而从京都到奈良,我们的行程是最具中国元素,又饱含日本温度的线路。在京都,我们看到来自于中国的陶瓷,在清水柾博家族代代传承,又不断革新。我们认识了将中国古老建盏技艺恢复,并制作出令世人惊艳的碗中宇宙的镰田幸二。

在奈良,我们进入了一个400年如一的墨店古梅园,年轻女子松井晶子继承家族记忆,将从中国学来,又经过改良的制墨工艺坚持到底。

我们认识了对中国充满感激之情的博文堂笔庄老板山添先生,从头至尾,亲见店中笔司川西先生如何精心完成一支笔。这次《中国元素日本制》节目的拍摄之旅,我们看到与我们有百年干戈,千年玉帛的日本,他们把由中国发源创造的技艺,移植到本土,并使其生根重塑。我们体会到了他们代代相袭,以几世生命专注于一件事的执着这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内心的感动,还有深深的思索。


2017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