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位被印上百元钞票的美国开国功臣,有着众多不同的身份。他是追逐闪电的物理学家;是发明避雷针的气象学家;是高龄出访法国的出色外交家……还是位富甲一方的商人。
1729年富兰克林在自己创办的宾夕法尼亚公报上,登出了一则售卖铅笔的广告,这位能够洞穿美国历史发展的人物选择以铅笔作为售卖物品之一,必然有他自己的考虑。
果然不久之后美国就成为了世界铅笔制造业的龙头老大,一如之后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可在这之前,世界的领导者还盘踞在欧洲。
铅笔制造的垄断国
英国
1564年,英国巴罗代尔的牧羊人和平时一样勤劳,他们正在用手中的墨块给自家的羊群画上记号,以免同其他羊群混杂在一起。与洁白的羊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牧羊人绘下的黑色记号,如此清晰的痕迹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一些人便向牧羊人打听这种墨块的来源。
就这样,英国人在巴罗代尔发现了一份天赐的礼物——石墨矿。
在石墨发现后,巴罗代尔的矿区立即被当时的乔治二世收归皇室所有。英国政府如此在意这片矿藏,是由于石墨这种物质非常适合用于精确绘图,这对军事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很多炮弹的模具便由由石墨制成的铅笔绘制而成。
不过当时英国对于石墨的使用方式却非常原始。英国人直接将整块石墨块切割成条,用细线缠绕或者用羊皮包裹起来以保护笔芯。这种形制粗糙的铅笔,由于其具有的良好书写和绘画性能。
除了军方外,还受到了当时全世界艺术家的欢迎,可由于皇室对石墨矿的管控,艺术家们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获得它,这就使一些人开始专门从事石墨走私活动,铅笔也就这样被悄悄地流传到整个欧洲。
在英国皇室对石墨进行垄断的情况下,欧洲各个国家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怎么能够产出类似的替代品来。1662年,德国人用石墨粉末、硫磺、锑制造出了新的石墨笔芯,成为了继英国后第二个铅笔生产国,但由于矿藏质量不如英国且制造工艺并不完美,铅笔的质量不能与英国相比。
不过时间未曾停下过脚步,技术从未停止过革新,历史的必然和偶然交叠之中,新的制造工艺终于出现,打破了英国对石墨的垄断地位。
日不落帝国大厦的梁柱也同时被狠狠地撼动了一次。
英国石墨垄断的终结
法国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的主题除了资本主义兴起以外,另一个主题便是英法争霸。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年),法国放弃了对外扩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法国为此支付了巨额军费;七年战争(1754—1763年)后,法国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
法国欧陆霸主的权杖正式移交到了英国手中,直到拿破仑·波拿巴的出现,才在一段时间内扭转了这一局面。
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海军被英国海军牢牢封锁,难以从英国与德国进口到铅笔。
拉扎尔·卡诺作为当时拿破仑重要的军备大臣,对这件事十分上心。没有铅笔就意味着很多军事绘图将要受到限制,这在当时是非常严峻的一个问题,生产出能够满足本国需求的铅笔就迫在眉睫。
受拉扎尔·卡诺之托,石墨生产的重任落在了一位叫做尼古拉斯-杰克琼斯·孔德的科学家身上。这位主要以研究热气球为主的科学家倒也不负众望,在多次尝试之后最终在1795年发明了出了新的石墨笔芯的制造方式。
之前讲到英国对于石墨的使用,是直接将石墨切割成条,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浪费大量的石墨资源。孔德思考到这一点,就希望能够制造出更高效地利用石墨的方式。他将德国制造石墨笔芯的方式进行了改良,将石墨粉混合黏土进行高温烧制,由此制造出石墨量需求少的笔芯来。
孔德本意是想解决石墨紧缺问题,但是在他创造的方法最终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石墨过软。石墨粉中掺入更多黏土,烧制出的笔芯黑度会下降,但是硬度会上升。黑度和硬度两个可控变量的出现满足了更多使用者的需求。
英国对铅笔制造的垄断,就此被法国打破。
可能由于当时法国生产铅笔只是为了满足军事所需,在法国战败后,孔德的这种制造铅笔的方法并没有在本国大规模投入生产。
有一种说法是澳大利亚人乔瑟芬·哈德姆斯早在1790年已发明出了与孔德相同的石墨笔芯制造方式。不过他在1802年的维也纳才申请了专利,并在这之前建立起生产铅笔Koh-I-Noor公司。这家公司按照与孔德一样的生产方式,将石墨和黏土的比例进行严格的划分,最后划分出了20级黑度和硬度不同的铅笔,也就使我们熟知的H(Hard硬度)和B(Black黑度)的笔芯划分方式。
笔锋所指的新霸主
美国
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开始从欧洲进口铅笔,开篇我们提到的富兰克林就是最早想从铅笔行业赚钱的商人之一,在18世纪初富兰克林就意识到铅笔这种物资的重要性,眼光可谓高远。
19世纪美国开始独立生产铅笔,在半个多世纪的磨练后,美国不仅拥有了最优质铅笔的制造方法,还将铅笔的生产规模化、产业化。
在美国铅笔行业发展过程中,还有着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写下《瓦尔登湖》的美国哲学家梭罗,他的父亲是一名康科德的铅笔厂厂主,梭罗自己在研究了一阵子铅笔的制作过程后,发明出一种能够将劣质石墨做出优质笔芯的方式,并且对铅笔制作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改进,迅速使他父亲的工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梭罗创造的铅笔加工技术也由于他父亲的工厂得到迅速地推广。
▲ 梭罗制作的铅笔,现藏于康科德博物馆
到了1870年,美国人乔瑟芬·迪克森建立的由他名字命名的铅笔制造公司,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石墨铅笔生产和加工公司。
当时的美国已经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崭露头角,在迪克森建立起他的公司之后的一个世纪里,美国代替了曾锋芒毕现的法国和称霸一时的英国,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
未来世界将走向何处?
从英国直接将石墨切割成条使用,到德国用石墨粉制造铅笔,到法国能够生产出硬度可控的笔芯,再到Koh-I-Noor公司能够将铅笔划级批量生产,再到美国在铅笔制造行业独占鳌头……整个铅笔的制作发明历程在告诉世人,文明的高度并不在于谁最早的创造了什么,而在于谁更好地将所有技术整合在一起并最以最高效的方式利用。
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虽然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铅笔却依赖进口。到了30年代的时候,第一批铅笔制造厂才陆陆续续在中国出现,比如九龙的大华铅笔厂、北京中国铅笔公司、上海华文铅笔厂、上海长城铅笔厂,天津明月铅笔厂等。这些铅笔公司虽然以售卖铅笔获利,但并没有自主生产笔芯和笔杆的能力,大多进口笔芯笔杆在国内进行拼装。
全国解放后,直到1956年,轻工业部门才组织调查,制定了《铅笔生产工艺操作要点》,至此中国才对铅笔生产制作有了细致规范化的要求。
不过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的铅笔制造量则已经以百万亿为单位计算。
在刚刚过去的高考的几天中,被用掉的900多万支2B铅笔,可能写出了关于未来的部分答案。
(文章转自头条号你真的知道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做学习交流使用。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2017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