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实行两年多的“垃圾换文具”举措,今年似乎变得有些“举步维艰”。与前两年生意很红火的时候相比,现在设在各学校的垃圾换文具点显得有些冷清。(7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垃圾换文具”前两年生意很红火而现今却冷清,原因很简单,现今已经无多少垃圾可捡了,当地生活垃圾已经实行了分类,塑料瓶、纸张、玻璃瓶等已经就地处理,街道已经干净,散落在街头的垃圾已经不见了,生活垃圾不外流了,换文具的人也就少了。
学生用垃圾换文具冷淡了,虽说垃圾分类在起作用。然而,开始起助推作用的还是“垃圾换文具”这一做法。废矿泉水瓶等不起眼,也就一两毛钱一个,一般的人不会刻意去保管,往往喝完水后顺手一扔,而实行“垃圾换文具”则不同,虽说文具的价格也不是很高但实用,用不同的垃圾换不同的文具,举手之劳就能获得所需要的文具,让学生们产生出一种兴趣。你捡他也捡,形成一种自觉爱护环境的风气。
再则,从家庭来说,孩子的行为往往被家长们看重,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成果,自然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在垃圾处理上就会有所选择,能利用的留下,如此,又带动了家庭成员爱护环境,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一种习惯。在这么一种氛围下,再推行垃圾分类辅之以奖励也就水到渠成。
废品不用是垃圾,而利用却成了“宝”。从目前来看,废品回收还处于被动状态,大都是等着收购者上门进行收购,而往往收购者并不稳定,也许几天难见一面。卖个废品也不容易,先得进行集中堆放保管,然后坐等上门收购,时间一长,废品所占的地方不小,而且易造成污染,而有了“垃圾换文具”却不同,随时有废品随时可以带走,学生上学顺带就能把废品进行处理,无须抽出专门的时间等着上门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垃圾废品换成有用物,不是随便弄个物品就有吸引力,应该是公众普遍需要,多品种多样化,使换者有挑选的余地,同时在交换的价格上要做到合理,按照市场行情,或者高于市场价,如此换者才有积极性。
总之,“垃圾换文具”是个好做法,化废为宝,综合利用,而更多的是提升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此举,将有利于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施,从而最终达到无垃圾可收的目的。
文/罗瑞明
2017年0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