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华夏文化:千年“文房四宝”敲开财富大门

  中国宣纸外观洁白,质地柔软,纹路紧密,坚韧不脆。润墨层次清晰,浓淡错落有致,宜书宜画,具有分墨五彩,纸寿千年之特色

  新华网合肥1月29日电(蔡敏刘晓)作为中国最大宣纸制造企业——安徽泾县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总经理,佘光斌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世界各地宣纸的销售行情,并通过电子邮件与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国家的客户联络。

  在佘经理充满书卷气的办公室外,一间间手工操作的作坊里散出阵阵纸浆的清香。据介绍,佘光斌的企业每生产出一张成品宣纸都要经过200多道工序。

  典籍记载,中国宣纸“薄似蝉翼洁如雪,抖似细绢不闻声,泼墨似云分五色,久藏不腐色如新”,被历代书画家推为“文房四宝”之首,号称“纸中之王”,“千年寿纸”。

  自宋代以来,中国人称书写所不能缺少的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几千年来,文房四宝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

  “文房四宝过去是书写工具,而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文化、艺术的象征。”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说。他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恰恰给传统的“文房四宝”带来了新的生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宣纸收藏和交易渐热。不仅清朝、民国年间的名宣卖出了“天价”,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及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宣纸精品价格也扶摇直上。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上世纪70年代为国画大师李可染制的“师牛堂”纸,达到了每刀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价位,一张纸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这个原来的县城企业一下子有了国际知名度。目前,这个集团公司下辖的生产企业达到125家,年生产宣纸1500吨,年出口创汇达800万美元。


  2005年11月成都召开的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一方“九龙砚”售价高达八十万元人民币

  因为当地独有的原材料、气候、水质及上千年传承的传统工艺,安徽皖南地区在文房四宝中独占三样宝贝——宣纸、徽墨、歙砚。徽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关于文房四宝的文物占了一半。安徽省博物馆馆长胡欣民说,从过去的书写工具,到今天的艺术品、收藏品,文房四宝由于新的定位而重新焕发生机。

  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日本委员会委员长、日本画家入江观酷爱中国国画,并由此成为文房四宝的收藏家。“如果没有文房四宝,汉文化对日本、韩国及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就不可能如此深远。”他说。

  和中国宣纸集团一样,中国不少生产文房四宝的企业都抓住了海内外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的良机,敲开了国际贸易的大门。

  不过,文房四宝在现代经济中的承传也面临困难。佘光斌说,现代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手工操作的工作,难以找到既心灵手巧、又吃苦耐劳的传人是企业最为忧虑的问题。另外,原材料采集与环境保护形成了比较尖锐的矛盾;传统工艺资料的收集记录也正在被淡化。 


2006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