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文具的究极收纳之物——文具匣



  清代文具匣


  清乾隆旅行文具匣


  清乾隆御制雕漆十二花神图宫车式文具箱


  清代湘妃竹黄几式文具匣

  马上就要开学了,相信不少家长此时正在为孩子准备新书包、文具盒以及各种文具。说到文具盒,市场上的文具盒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但论其精美和复杂程度都无法与古代的文具匣相提并论。文具匣文物多见于清宫旧藏,工匠在制作时倾注了大量心血,使其成为传世珍宝。

  明代文具匣多见于著录

  中国古代文具蔚为大观,其中有一种收纳文具用的文具匣,其结构、功能与现在的文具盒十分接近,但工艺极为高超。文具匣自明代开始盛行,其最初以实用为主,后来因其流行于宫廷,逐渐发展为供收藏与鉴赏的艺术珍玩。

  明代文具匣的存世实物很少,但文献记录很丰富。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描述文具匣:“匣制三格,有四格者,用提架总藏器具,非为美观,不必镶嵌雕刻求奇,花梨木为之足矣。”明代名仕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中对文具匣有着更为详细的描述:“三格一替(屉),屉中置小端砚一,笔觇(掭)一,书册一,小砚山一,宣德墨一,倭黑漆墨匣一。首格玉秘阁一,古玉或铜镇纸一,宾铁古刀大小各一,古玉柄棕扫一,笔船一、高丽笔二支;次格:古铜水盂一,糊斗、蜡斗各一,古铜水杓一,青绿鎏金小洗一;下格:稍高置小宣铜彝炉一,宋剔合一,倭漆小撞(提盒),白定或五色定小合各一,倭小花尊或小斛一,图书匣一,中藏古玉印池、(印泥)古玉印、鎏金印绝佳者数方。倭漆小梳匣一,中置玳瑁小梳及古玉口匜等器,古犀玉小杯二;他如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赏。”

  清宫文具匣工艺繁复

  文具匣在清代继续流行,由于深受皇帝喜爱,其制作工艺更是在清中期达到巅峰。清代文具匣以宫廷旧藏“多宝文具匣”最具代表性,其材质有文竹(翻黄竹刻)、紫檀、雕漆、瓷质、描金漆绘等,造型可分为文具盘、文具盒、方胜盒、几式文具匣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木竹漆器剔红漆文具匣,长19.9厘米,宽38.9厘米,高22.8厘米,色朱红,器身有小伤缺,漆层有裂伤。匣作对开式门,嵌金属小扣锁。每面皆以波涛纹为地,之上雕戏珠龙纹,周身有火焰,阔面双龙并作相视对称状。顶面立雕二龙,龙凸睛双角,须发飞扬,盘身四足着地,五爪没入波涛中,鳞片锐利细腻,造型威猛有力。

  清代文具匣有的体型较大,如紫檀木镶嵌楼阁式文具匣,它长30.5厘米,宽22厘米,高34.5厘米,匣为方形,如龛式,又似微缩建筑。中间储物部分设对开门,其外镶嵌镂空玉饰,成槅扇状。背部镶嵌同样玉饰,其上一层似盘式,出檐部分镂雕覆莲瓣纹,边缘镂雕如栏杆,镶铜饰为望柱。内置书式盒与卷轴式盒,分别镶嵌竹丝及象牙模拟书口和卷轴侧面的纸痕,是此时常见的表现手法。底座束腰,云形足,同样镂雕栏杆,并嵌饰染牙莲瓣,以为呼应。此作综合多种材质与工艺,集中体现了清中期木雕文房用具的制作水平,显示出较为典型的宫廷化审美倾向。

  清宫文具匣的功能趋于多样化,还出现了一种组合多用的旅行文具匣,十分便于外出使用。故宫博物院现藏一件清乾隆时期的旅行文具匣,其为紫檀木制,长74厘米,宽29厘米,高14厘米,匣底和匣盖各高7厘米,可折叠展开为桌,合闭为箱;桌腿设计在箱槽内,用活动薄板支撑,再用铜鎏金暗扣固定,非常巧妙。匣内设计有两个同样大小的屉盒,每一屉盒都有两层形式各异的多宝格,放置64件套小巧精细的文房四宝及文杂器具,如白玉洗、松花江石砚、玉臂搁、笔筒、兽镇、石章、描金云龙纹笔等,每件器具都有固定的位置,器格按其形状大小而特制,严丝合缝。这些器物均是乾隆皇帝喜用、赏玩的文房佳品,其中清代宫廷画家周鲲的设色山水画小手卷和山水小册页及《类苑俪语》上下二册,均形制尺寸小巧,为掌中赏玩之精品。除了文具,匣内还装有双陆棋盒一个,盛有棋子、棋盘,还配备有小蜡盏,蜡台上用支架固定铜镀金上画珐琅西洋风景图立罩。此文具匣集多种文房器具于一体,随时随地都可打开作为炕桌,用以题诗赋词、处理政务、对弈论棋以及欣赏书画。据造办处档案记载,此套文具桌匣制成于乾隆二十二年,为清代乾隆时期文房器具中的杰作。

  乾隆时期特别大的文具匣也叫文具箱,2011年,北京某拍卖行上拍一件“清乾隆御制雕漆十二花神图宫车式文具箱”,最后以184万元成交。该宫车式文具箱采用宫殿造型,殿顶、殿身与车身三部以活动榫卯相连,殿顶阴刻锦地纹饰,四出殿檐饰以云蝠图案,殿身四面雕十二花卉纹殿门为饰,寓意十二花神,车身四面雕锦地花卉纹以为装饰。全器制作考究,设计新颖,雕刻工艺精湛,美轮美奂,为清代少见御用文房用器品种。

  民用文具匣较为素雅

  对于藏者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民用文具匣,它们制作较为素雅,但不乏匠心,体现出传统的文人审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卢葵生制漆文具匣,呈长方形,浅绛紫色,长25.5厘米,宽16.1厘米,高10.7厘米。该匣制作精细,造形典雅秀丽。匣盖下方两侧各作凹形,既便于拿取,又增添了美观。匣盖顶面以细线浅雕一幅渔翁垂钓图,渔翁束髻修髯,衣袖及裤管均上挽,足穿草鞋,蹲坐于河岸。双手捧一带梁多棱竹鱼篓,低头注视篓内。身后斜插一鱼竿,竿上缠绕鱼线。身旁芦苇丛生,背后有一粗大老树,枝干分明,坡岸岩石上有斑点状苔痕,河水蜿蜒流过。画作用笔简略,生动传神。人物纹饰若隐若现,有若蛛丝蚁足。盖面右下方有长方形阳刻篆书“葵生”二字小印一方,字体纤瘦细长,清秀可爱。盖内黑漆,光亮鉴人。匣中有一屉,屉面口沿霖浅绛紫色漆,底部黑漆。屉内置一蓝色锦托,托中分两行,一行制出下凹的矩形笔架穴槽、椭圆形砚槽和如意云头形墨槽,另一行制出下凹的圆形、六棱形墨槽和一个圆形水承穴槽。屉上盖一黄色锦套罩,罩上有一圆孔与屉上的水垂穴槽相通。匣底较匣身宽出一圈,下有四个矩形矮足,利于放置平稳和拿取。底部正中间有用朱漆书写的阳文篆书“卢葵生制”方形印一,色泽鲜红,书法秀丽工整。此匣为清末制漆名匠卢葵生的杰作,今所见卢葵生制漆沙砚和漆沙壶较多,文具匣则较少,如此浅雕细线纹饰者更是罕见。

  2005年12月,上海某拍卖行上拍了一件清中期湘妃竹黄几式文具匣,最终以15.4万元成交。该文具匣为四屉小机,上承一瓶式盒,二书式小盒,如意一柄。小几以黄杨木为基,上用文竹工艺,贴湘妃竹片,镶紫檀木边,雅致大方,匠心别具。二书式小盒为重叠摆放,以竹为本,壁为湘妃竹片组成的自然花纹。小盒上有文“入则孝出则弟(悌),颂其诗读其画”,落梁同书款及山舟方框印款。瓶式盒以肩、腹、腰为界一分为四,均以子母口盒,瓶口斜插如意,似瓶实盒,颇见巧思,此造型寓意“平安如意”。此器采用阴刻、镂空、文竹及镶嵌工艺雕成,是案头文玩清供中很有特色和趣味的器具。         (宗合)


2018年0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