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张崇和:努力打造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

  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强调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生力军,围绕创造性推进轻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十九大以来,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我国的既定战略,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促进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早在2001年,就在全国试点开展轻工业产业集群共建工作。目前已建成近300家,销售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轻工企业营业收入20余万亿的4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筛选30家绿色智慧产业集群,筛选5~10家面向国际、服务全球的产业集群,培育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工业报:轻工产业集群往往是基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和产业特色等因素而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所谓 “创业难,守业更难”,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集群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将依靠什么因素?


    张崇和:新形势下,产业集群要抓住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机遇,着力形成内生动能培育机制,打造新动能策源地。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用足用好既定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完善产业和营商环境;二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在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创造性发挥科技、标准、资金、人才、服务等要素功能,特别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要有创新创业意识,不能守业,要二次创业,发扬企业家精神和传承工匠精神,自觉实行高标准高要求,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典型,以压力形成动力,通过综合性、全方位的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报: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不少轻工产业集群汇聚大量的同质化企业,存在集群内企业竞争过度,甚至恶性竞争的问题,该如何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有序良性发展?

 

    张崇和:在引导产业集群有序发展中,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重点引导各地做好 “以特色建群,以差异谋群,以优势兴群”这篇大文章。一是引导产业集群健全产业链,着力补链强链延链,促进上下游不同环节形成更好的市场配套和供需关系;二是引导产业集群内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在细分市场上培育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各自企业的拳头产品,形成特色优势;三是引导产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品牌创建等方面共享共赢;四是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先进制造,大力实施 “三品”战略,提升产业标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化解低端恶性竞争问题。
中国工业报:轻工产业集群数量众多,各有其特色和难题,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推进这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千头万绪,该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张崇和:服务赋能是推进轻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服务赋能。一是加强规划和引导,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分类指导,确保服务切入有力,精准有效;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整合政策、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服务资源,积极利用行业智库资源和平台资源,择优引入社会力量,搭建高效的服务支撑体系;三是用市场化机制加强产业集群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专业服务和特色服务,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

    中国工业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轻工产业集群的品牌影响力往往局限在本产业或本区域内,尚未形成与其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匹配、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的瓶颈该如何突破?

 

    张崇和:不可否认,一些产业集群依靠OEM等方式赚取微薄的利润,产业提升发展受限。为此,我们要引导产业集群向内创品牌,向外扩影响,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中谋求高附加值。不仅要牢牢守住品质这条生命线,更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谋突破;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善用新技术新模式链接和感动消费者,打造消费市场新格局;要充分整合市场的力量,企业品牌和集群区域品牌要协同运作,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要联合发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联动突破,努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工业报:我们注意到,中轻联在轻工产业集群的认定方面是有退出机制的,2018年以来,累计公告取消了4批次共22家产业集群称号,这一举措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张崇和:按条件、讲质量发展产业集群是中轻联一直坚持的原则。产业集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与产业发展名副其实。对已经授名的轻工产业集群,每4年要开展一次复评,对于符合条件、名副其实的产业集群,继续保留称号;对于发展业绩突出的产业集群,将根据其新成就对其进行命名升级,对名不副实、发展萎缩的产业集群坚持予以淘汰退出。通过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已推动各地形成了专业辐射、龙头带动、产业兴镇、产业承接、以城兴业等多种集群发展模式,打造了强劲的综合发展力、高度的资源集聚力和强大的行业影响力,今后还要继续探索;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带动地方政府对主导产业的精准扶持,推进产业集群的系统增长和持续发展,让集群内企业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全方位提升轻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工业报:脱实向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现实课题,作为实体企业集聚地,轻工产业集群在推进政策实施、化解现实难题过程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张崇和:产业集群可以成为国家政策创新的试验田。轻工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内部产业链完整,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容易获得参考性强、代表性普遍的政策反馈,有利于国家政策效果的真实评价和深化实施。要善于先行先试,形成区域性好经验好做法,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区域性政策措施,可以成为国家制定产业新政策的依据和参考。产业集群能够集中体现产业共性需求,可以形成综合反应企业发展需求、更贴合实际、更具实效性的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还可以成为化解经济难题的神经末梢。在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可由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确实把落实 “六稳”要求、发展先进制造、防止脱实向虚等政策落在实处。


    中国工业报:招商引资往往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中之重,该如何理解在招商引资驱动下的轻工产业集群社会责任?

 

    张崇和:招商引资是轻工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与社会责任并不矛盾,不过,我们并不主张轻工产业集群唯GDP论。轻工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力军,轻工产业集群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有时代特性、产业特性、区域特性、文化特性、社会特性和国际特性,更要有以人为本的特性。近些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大力引导轻工产业集群在新时代书写社会责任华彩乐章,紧扣时代主题,回答时代命题;积极践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保障安全,并积极投入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公益和社会事业;要结合产业特点,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好产业扶贫新文章;要遵循国际游戏规则,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中国担当。

    中国工业报: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为各个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与合作带来挑战,轻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自我限缩,该如何突破国际市场呢?

 

    张崇和:轻工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属“开放”的,要以更大的开放融入国际市场。要积极顺应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紧跟国家开放步伐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和主攻方向;要嵌入国际产业生态体系,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实现国际化发展和升级,在国际市场结构调整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要高度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勇于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产品和品牌附加值;要善于集中优势,打磨实力,在合纵连横中主动开创新局面。

    中国工业报:据了解,促进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中轻联重点工作,如何认识和推进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张崇和:中轻联产业集群工作已开展18年,从一开始就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按照考评要求,被授予 “产业之都”称号的集群,其主导产品的产量应居全国同行业前3名,或其出口居全国同行业前5名;被授予产业基地 (城、园、区等)称号的集群,其主导产品的产量一般居全国同行业前8名或出口居全国同行业前8名。

 

    新产业集群一方面体现为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体现为质量的提升。中轻联这两年加强了对产业集群的统筹规划和布局管理,合理安排年度新建产业集群数量,适度控制产业集群建设的总量,最终控制在400~450家。要实事求是推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开展共建工作。要培育产业集群的新型产业生态,推进集群内企业握指成拳,在智能化、设计、服务、绿色、产融结合等方面构建全新企业生态,进一步健全产业集群的区域生态、政策生态和工业文明生态;要加强新型能力建设,引导有关方面把支持单一企业和支持产业集群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力度培育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引领力、聚合力、链接力和支撑力,打造以新型能力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坚定目标,久久为功,全力培育和壮大新型轻工产业集群。


2019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