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宣布离开微软了。
3月13日下午,全世界都在关注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时,比尔·盖茨悄悄宣布了消息。
“我已经决定,将从微软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退出,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包括全球卫生和发展、教育,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微软和伯克希尔公司的领导层从未像现在这样强大,所以,是我离开的时候了。“比尔·盖茨在领英上发表了这段声明。
65岁,在一个美国人该退休的正常年纪,比尔·盖茨选择了告别微软。
忽然想起Netflix的纪录片《解码比尔·盖茨》(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tes),片子是去年9月上映的,实际拍摄时间应该要更早一些。当时看到画面里的比尔·盖茨,第一感觉是,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很多。不过他仍很健谈,语速很快,说话是年轻人的节奏。
“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纪录片导演问。“汉堡。”
“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狗。”
“你最喜欢吃的动物是什么?”“牛?”(笑)
“你早餐吃什么?”“不吃。”
“你最喜欢的零食是什么?” “坚果。”
“喜欢咖啡还是茶?”“很多很多咖啡。”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比尔·盖茨沉思了片刻说:“我不想让我的大脑停止思考。”
啃铅笔的怪男孩
比尔·盖茨出生在华盛顿州的一个中产之家,父亲是当地有名望的律师,母亲在慈善机构担任董事会成员。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
小时候的比尔·盖茨被家人叫作“微笑男孩”,因为他任何时候都爱对别人笑。除此之外,家人并没觉得这个男孩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直到比尔上到小学。
“有一天,班里放算术题的录音,比如‘13加18’,我就迅速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看看身边的人。录音放得很快,‘17加9’,‘10加32’……”随着题目越来越多,比尔·盖茨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开始抓狂,“录音放的太快啦!”那一刻,比尔·盖茨模糊地感觉到,自己似乎比班里同学更擅长做数字相加的题目。
八年级,比尔·盖茨参加华盛顿州的数学比赛,拿到了全州的最好成绩,不仅超越了州里所有8年级的同学,甚至连9到12年级所有的参赛学生都一并超越了。
“是什么驱动着你去做到最好?” “我妈妈。”
比尔·盖茨的妈妈是一位职业女性。她很热心公益事业,也以此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关心社区和外面的世界,要有行动力。比尔·盖茨以妈妈为榜样,却一直处理不好和她的关系。
步入少年时期的比尔·盖茨,逐渐成长为别人眼里的“怪咖”。
姐姐克里斯蒂回忆,他那时候非常内向,性格古怪,交往的朋友也是怪人。他可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个小时,甚至整整一天。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干嘛?”“看书,还有啃铅笔。”
因为沉浸在自我世界,比尔·盖茨完全不想遵循妈妈在家里的规矩,他可以好几天不说话。这种叛逆导致母子关系落入冰点。直到有一天,比尔·盖茨在饭桌上对着妈妈大吼,结果被爸爸一杯水泼到脸上。
“我们去寻求家庭问题辅导。我对辅导的人说,我和父母正在进行一场战争。你能帮助我吗?辅导员笑了,他说这可能不是一场公平的战争,因为它带给父母的疼痛要比你大得多。因为父母永远是要站在你这一边的。”比尔·盖茨回忆。
他花了整整三个月,试着去理解,向妈妈妥协。他跟着妈妈出席各种社交场合、慈善活动,做侍应生,和人打招呼、聊天,融入一般人的社交生活。
后来的比尔·盖茨很庆幸,因为这些社交让他保持对外界的好奇和关心,把他和真实的世界联系了起来。
“你人生中最糟糕的是哪一天?”“我妈妈去世的那一天。”
1994年6月,比尔·盖茨的母亲因为乳腺癌去世。天降大雨,得知消息的比尔·盖茨疯狂开车往家里赶。由于超速,他在高速上被警察拦了下来。摇下车窗,比尔·盖茨哽咽着说了句:“对不起,我在往家里赶,我妈妈去世了。”
“如果妈妈还活着,你觉得她看到你今天的成就会骄傲吗?”“应该会吧,虽然她一直觉得我的餐桌礼仪不够好。”比尔·盖茨笑着说,似乎仍然担心妈妈觉得他做得不够。
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
1991年,一直希望比尔·盖茨做到更好的母亲,把沃伦·巴菲特介绍给了儿子。那时候的巴菲特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股票交易人。尽管当时为微软事务忙到焦头烂额,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比尔·盖茨还是安排了1个半小时的会面,没想到这次会面两人相谈甚欢,成了彼此的生意伙伴和终生好友。
在比尔·盖茨的人生中,他很少能碰到和自己的想法与节拍都很契合的人,沃伦·巴菲特是一个。“结交正确的朋友,这很重要。因为你们可以彼此成就,成为更好的人。”巴菲特把比尔·盖茨当作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为了见巴菲特,往返于西雅图和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已经成了比尔·盖茨的习惯。每次见面,他们都会一起吃午餐。他们常去一家汉堡店,标准餐是一份汉堡和一杯奶昔。时间充裕的话,还会一起打个牌。
比尔·盖茨之前在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任职,而巴菲特则把自己资产的近一半贡献给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共同投入到慈善事业。
“ 巴菲特投了这么一大笔钱,你会觉得有压力吗?”
“当然啦,如果只是我的钱,用错了地方我不会觉得太愧疚。但如果是沃伦的钱,我会觉得非常愧疚。所以,做任何决策都要明智。”
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才能成功,这大概是比尔·盖茨很早就意识到的。
从7年级开始,比尔·盖茨被父母送到了一个叫湖畔(Lakeside)的私立男校。在班里,特立独行的比尔·盖茨依然和大部分同学格格不入,每次考试都轻松取得好成绩的他,偶尔会冒出“要不要挑战一下,考砸一次试试”的想法。
幸运的是,比尔·盖茨找到了自己的乐园,学校的电脑实验室。在那里,他也碰到了一群兴趣相投的朋友,这其中,就有此后和比尔·盖茨一起创办微软的合作伙伴:保罗·艾伦。
尽管只相差两个年级,保罗·艾伦看起来像还未发育成熟的比尔·盖茨的叔叔。“那时候的保罗比我要酷多了,他穿着皮夹克,很成熟的打扮。人们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能玩到一块。”比尔·盖茨回忆。
保罗·艾伦向比尔·盖茨介绍了芯片的功能,如何编程,以及如何赋予芯片更强大的运算能力。在电脑实验室的日子,打开了比尔·盖茨新世界的大门。
比尔的电脑技能很快找到了用武之地。那年暑假,由于学校和当地一所女校合并,怎么合理安排合并后的课表成了一个难题。于是,学校找来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请他们用电脑为全校400多个学生重新安排课表。
为了赶在开学前把课表做出来,两个人干脆搬进了电脑实验室。没日没夜地研究最佳方案、写代码。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最终,他们在开学前把学生的课表完成了。
虽然是小小的成功,兴奋的两个人却看到了巨大的可能性。他们开始尝试给更多的公司编程,并第一次成功地在个人电脑上运行了商业软件。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为了抓住瞬息万变的机遇,1975年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和保罗·艾伦一起搬到新墨西哥州,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公司——微软。
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最初的几个公司团队成员租了一间小公寓,忙到睡觉都顾不上,更别提洗衣服。“那时候的创业生活可够硬核的,每天就是写代码,根本想不到睡觉。吃饭也别提了,饿到直接抓一把橘子粉放到嘴里,后来才知道那是需要泡水喝的。”比尔·盖茨回忆创业的日子。
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比尔·盖茨的心思全在工作上。
他坦言,最初的微软,是一个非常“不人性化”的公司,对员工的需求非常高。如果员工说,这件事情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比尔·盖茨的第一反应是,“我一天就能干完的事情,你为什么要花一个星期?”
当时,比尔·盖茨的名言是,“这个想法太愚蠢了。”
比尔·盖茨甚至可以记下每个员工的车牌号,每天到停车场转一圈,他就知道谁到了公司,谁没到。
随着公司越做越大,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一心把公司做大做强的比尔·盖茨,无法容忍保罗·艾伦的工作态度。
“比尔身上有巨大的责任感,每天关心的是能否给公司员工按时发放工资,而保罗则更多的是工程师性格,没有意愿做一个大公司。”一位微软创始员工回忆。
比尔和保罗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理念不一致的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1992年,保罗·艾伦离开了微软公司。
此后,两人一直维持着忽远忽近的关系。2018年,保罗癌症复发。两个人最终意识到,到了人生该告别的时刻,一切误解和愤怒都会消失,留下的只有一起奋斗的友谊。
最大私人慈善机构的诞生
在比尔·盖茨的带领下,微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Windows系统的诞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工作和运作模式,而比尔·盖茨除了登上各大财富排行榜外,也成了最有影响力的商人。
当然,还有一件成功的事,比尔娶到了梅琳达·盖茨,那个让他成为如今的比尔·盖茨的人。
梅琳达是一位非常聪明优秀的女士,MBA 毕业后即加入微软公司成为员工,前途无限。她和比尔在一次公司聚会上碰巧坐在一起,后来又在停车场偶遇。当然,停车场偶遇的细节有待考证,因为上文提到比尔·盖茨能记下员工的车牌号……总之,一连串巧合后,比尔·盖茨把电话打到了梅琳达的公寓,成功地约到了美人。
1994年1月,比尔和梅琳达在夏威夷举办了浪漫的婚礼。据梅琳达回忆,决定结婚前,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比尔·盖茨还在卧室的白板上画了一个巨大的表格,把结婚的优点和缺点统统列了出来。
很庆幸,他们的结合让世界上有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个成立于2000年的基金会,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慈善机构,它成立的目标,是致力于减少贫困,提高全球医疗卫生水平。截至2018年,比尔·盖茨夫妇在基金会的投入是360亿美元。
在比尔·盖茨眼里,梅琳达·盖茨不只是生活伴侣,更是事业上平等的合作伙伴。
“如果有一件事,你希望你做过,但是你一直没做的,是什么?” 比尔·盖茨想了想,“大概就是对梅琳达说谢谢吧!”说这话时,他眼里泛起了泪光。
比尔·盖茨说,他和梅琳达共同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只有在快要下班办公室没人时,梅琳达才会开绿灯让比尔·盖茨进去,聊聊天。在走向梅琳达办公室时,比尔总会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盖茨比去往戴西家的路上的场景。
那句台词是,“他经过漫长的求索才来到这片蓝色草地,梦想离他如此之近。他知道,他不会让这个机会逝去的。”
本文来自公众号:中国慈善家杂志(ID:cnscsj),作者: 苏洁
2020年0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