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防控持续推进,企业、工厂复产复工提速。但同时,随着海外疫情不断蔓延,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当下部分外贸型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困境:海外订单需求骤减、国际运输成本升高,转型思路不畅且短期内难以完成。
对于很多以代工生产为主的中小外贸企业来说,熬过了国内疫情管控严格的关键期,如今海外各国防控升级,退单潮却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对于近两年在海外崛起的部分外贸型平台来说,当地戒严、封城、非必需品销量下滑等一系列因素加大了平台运营压力,也连带出现了国内供应商回款中断等问题。疫情全球化影响加深,中小厂商自救迫在眉睫。
海外订单需求“冷冻”,小企业自谋生路
截至4月10号,全球已有至少67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多国陆续关闭海陆边境口岸,货运航班、靠港装卸货审批趋严,这对于国内大量的外贸企业、特别是鞋服箱包等品类来说经营压力骤增。
江苏纺织品服装加工企业经营者马慧对财经网表示,“新增(订单)基本不要想了,目前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订单是全部停了,取消或者暂停,唯一剩下德国的客户目前还在联系询价和打样的事情,但也还没有签新单。”
马慧经营的外贸服装企业以OEM模式为主,主要客户来自欧美加拿大,在国内市场渠道和自有品牌方面没有开拓,一年营收在百万量级。因为整体规模不大,马慧的外贸订单目标客户群相对固定,但这也降低了海外疫情蔓延下小企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
相对于一些面料半成品已经做好、又因海外疫情爆发被临时取消订单的同行来说,马慧觉得自己还算“幸运”,“3月复工之后加急赶出了两批年前订单交付,尾款进账,整体上没有太大的损失。因为没有新订单可做,以往按利润百分之15-20的业务员提成部分也没有了,按照当地最低标准发放基本工资。”
另一家浙江雨具出口企业经营者林涛对财经网表示,“目前很多进口国客户一直在道歉,因为当地封闭等原因他们无法收货,而一些需求量比较小的地区是选择直接退单。但因为雨具产品需求有季节性的特点,目前固定的大客户订单波动还不算太大,要看海外疫情的控制情况了。”
此外,困扰当下企业主的另一个问题是国际物流运输成本飞涨。马慧表示,“联邦等快递目前都能正常走,但是空运价格成倍翻番,以往走客户签了协议价的账号一般每公斤不到30元,现在直奔一百。另外很多航线停飞和管控,货发出去了也可能进不了舱,时效已经没办法控制了。”
海外需求持续停滞、运输成本攀升目前让马慧等个人经营为主的小企业主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不能一味等待,但面对新需求的出现也无法立刻转型去“分一杯羹”。
马慧称,她近期被国外客户问最多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做口罩和防护服”,国外防疫物资有大量的缺口,产能也远远跟不上国内。但马慧还是拒绝了。“(询问)都是很大的量,我们也想转型生产口罩,但是目前国家在资质把控方面非常严格,有专门的生产名录,我们规模太小,申请办理相关许可非常难,没有医疗方面的经验说实话也不敢接。”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已有三万家企业转型生产口罩等防护品,制造生产能力的集中调用保障了我国防疫物资的供应,这其中不乏大型车企、服装纺织、石油化工企业的扩产助力。除了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的渠道积累,对产能和规模实际上均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从转型生产的方向来看,小企业可操作空间很小。“目前除了地方扶持政策、申请减免暂缓经营压力之外,还是要各找出路,上网上线、从需求端找机会。”马慧总结道。
外贸型平台经营压力骤增,存资金链断裂风险
除了前述外贸生产企业陷入无订单困境,伴随着近两年互联网化发展,事实上此前拓荒海外市场的部分外贸型平台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此前被称为中东地区“黑马”的跨境电商平台执御近期陷入了裁员和供应商欠款纠纷。据多家媒体报道显示,执御在2019年持续亏损,随着近期沙特等中东地区的物流通道受阻、产品需求下降,除供应商货款无法按期付清外,有员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执御开始变相裁员、强制员工签订待岗协议。
上一家遭供应商集中追讨货款的平台淘集集目前已因融资失败、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清算。海外疫情进一步蔓延影响之下,近两年快速发展的中东“独角兽”执御显然也遇到了困境。
财经网联系到了执御相关负责人,希望能就目前平台经营情况及海外疫情应对方案做进一步了解,对方仅表示,目前企业正在集中所有力量解决问题。
事实上根据4月3号执御创始人李海燕发布的公开信内容,财经网了解到,目前执御出现供应商回款拖欠的主要原因为,沙特疫情陡升造成跨境物流通道受到挤压,成本异常高企,当地戒严、封城,造成本地物流效率、签收率降低,一些非生活必需品销量下滑,平台运营出现一些困难,资金压力增大。
面对海外业务的经营困境,李海燕给出了几方面行动,“目前国内地方政府等有关方面正积极帮扶执御克服困难,包括为缓解中小供应商的资金压力,提供供应链金融方案;加快收款效率;与当地银行沟通加快资金回笼。同时,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融资来输血,目前已有积极进展。”
针对供应商货款支付问题,据悉,执御已和投资人取得一致,愿通过债转股或分期付款的办法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具体方案细节将在近期公布,财经网也将持续关注。
梳理外贸平台发展历程,执御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了不错的增速,就在去年8月刚刚完成6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为阿联酋科技巨头G42集团,是沙特地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
但和国内众多互联网平台类似,高估值、高增速、高成交额同盈利能力并不挂钩,对于此类资本依赖较强的出海创业平台来说,海外疫情放大了其自身的经营风险,特殊时期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现金流承压,订单下滑和物流成本攀升对于跨境平台的影响是即刻显现,但人员、资金和货源等方面环环相套,问题也会逐步凸显,供应商如果进一步集中追讨货款,平台或存资金链断裂的可能。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与方向,寻求当地金融系统与政策支持,大体来看是目前出海平台降低海外疫情影响的主要应对方式。
多方联动加速数字化转型,出口转内销是典型趋势
疫情之下海外市场波动风险加大,不论是前述外贸中小企业还是外贸出海平台,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需做好应对准备。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对财经网表示,,从近期执御的案例来看,对于此类出海平台来说,“一是出口转内销。面对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货物难以送达等因素,跨境电商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经营产品特性扩大内销的比例,减少损失;二是商业包机。物流受阻是影响跨境电商经营的重要因素,组团商业包机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难题;三是调整运营策略,例如:减少广告预算,减少优惠券额度,分阶段适度调高销售价格等。”
在张周平看来,目前政府政策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发展,政府的各类政策一个导向是促进跨境电商企业更好的发展,像减免房租、下调贷款利率等政策举措都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二是降损失,受疫情影响,跨境电商进出口都存在货物发往在不同国家及地区被退回等现象,针对此,海关总署出台政策减少企业因此蒙受损失。在企业经营方向、团队建设等方面需要企业自主调整。
而对于疫情期间受影响较大的外贸型企业,易观副总裁、数据产品及服务群组总经理董旭也对财经网表示,出口转内销是当前的一个典型趋势。
“中国的生产制造、整个产业带其实一直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我们过去几年在福建做调研,服装鞋帽类企业占大多数,基本90%以上的企业是死于库存的压力、死于周转的压力,如果是中小企业、制造业的话,还是可以更多的去关注淘品牌的案例,通过平台开放数据能力指导设计和生产,动态地去匹配原材料采购储备、库存等,能快速缓解这些问题。”
董旭认为,“中国消费市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对于很多外贸企业而言只是换了一个服务对象。当然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还是需要借助平台能力、数据赋能,帮助你找到商品在国内的目标市场在哪、用户画像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产品去对接。CtoM定制化生产这一块之前也跑出了一些企业,现在很多产业带也在去引进设计师来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些(方式)都可以尝试。”
工人日报在近日文章中指出,“触网”是政策和企业突围的共同选择。“为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线上发展潜力,商务部已决定加快数字外贸服务平台的搭建速度,同时,连续举办60多年120多届的广交会也将在两个月后搬上云端。”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在助力“外贸转内销”方面均不同程度开放了自身的平台能力。阿里巴巴“春雷计划2020”出台五大方面16项措施;拼多多牵手地方政府邀请当地产业带优质企业入驻;京东旗下社交电商平台京喜推出专项“外贸型商家扶持政策”,从金融保障、入驻服务、流量扶持等多个方面进行帮扶,助力出口转内销。
目前在国家政策端和企业联动方面,整体来看在帮扶外贸企业和跨境平台渡过疫情难关上给出了多项建议。当然,任何政策在落地推进中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部分中小企业主则相对没那么乐观。
在林涛看来,电商帮扶的效果跟外贸企业类型直接相关,销售型企业有所改善,但生产型企业效果会很一般,内需和产能决定进出口格局,一下子撤回来大盘无处安放。“上游出问题,减免只是缓解破产,创造或者给予机会更重要。应该不局限于疫情需求,从国外民众生活角度挖掘一些新需求,重新铺设生产线,通过境外资源找到供货渠道,如果政府或渠道企业能帮忙打通这方面,出路会更宽广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马慧,林涛均为化名)
2020年0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