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春霞
“保持制造业稳定是当前稳就业的关键。”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稳就业”在“六稳”之中居首位
“稳就业”在“六稳”之中居首位,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
周德文指出,新型肺炎疫情的爆发,在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首当其冲就是广大中小企业。制造业中小企业作为其中主力,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疫情进一步显露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在周德文看来,科学复工复产是当前主要任务。
他说,一些疫情较轻的地区,要把重点转向组织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复工才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稳投资。防疫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不断寻找防疫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这是城市应有的态度。
与此同时,周德文分析指出,复工首先要复兴制造业,要把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经济的支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竞争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只有拥有强大的基础制造业,我国的服务业才有发展的根基。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是依靠居民收入来支撑的,如果制造业不强的话,建立强大消费市场则似无源头之水。
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稳住制造业发展,就能稳住实体经济,稳住信心和预期。抓住了制造业与科技创新,就能保持关键领域的强大制造能力。
虽然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就业增长的新引擎,但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上限取决于其贸易服务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这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还较薄弱,服务业新增就业多集中在面向国内消费的生活性服务业。当制造业高度发达或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相当强大时,一个经济体才能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生活性服务需求,因此,“稳就业”需要坚实的制造业作为支撑。此外,制造业可以创造更多稳定、长久的就业岗位,对于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贫富差距,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有重要意义。
自救是企业长久生存的内生动力
周德文强调,疫情的暴发,可能成为压垮融资本身就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疫后制造业“危机企业”该如何自救?这是问题关键所在。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现金流是生命线。因此,周德文建议,中小企业需审时度势地判断疫情对经济与产业的直接影响,消费需求变化、进出口状况等情况,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企业亟须尽全力地降成本,开源节流,保持一定现金流,组织员工达成共识,尽可能降低疫情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对于中小制造企业而言,所有的经营活动均围绕着产品和订单运转,在有订单的前提下,借贷的运营资金使用效率最高,但企业每次借贷为总量借贷,如果并不需要采购原材料的时间段,资金总是闲置的,将资金闲置成本累积到全年,对中小企业可能是不小的数目,如果可以对资金进行精细化管理,财务成本将大大降低。
他还说,一些中小企业运营模式落后,如果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如为了提升企业采购工作,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会借助ERP中的采购管理模块来优化企业采购流程,减少采购浪费、增强盈利能力。
“砍掉负累产业,实现债务剥离,激活主营业务造血功能,让企业逐步返回正常的运营轨道,这需要在留有操作空间的时间节点上制定出正确的债务危机应对预案,需要顶层战略设计,如果企业自己能力有限,可以调研有过重整经验的企业,也可以借助专业团队,通过第三方进行债务协商,借力打力,积极自救。”周德文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林春霞 编辑: 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