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全国人大常委陈士能畅谈“十一五”轻工业发展新思路

    陈士能代表首先强调,这次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面总结2005年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和展望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关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翔实的阐述和切实可行的安排部署。这次会议,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谋篇布局,勾画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新蓝图,令人欢欣鼓舞、充满信心地去投入新的建设。

    陈士能兴奋地说,“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轻工业在“十五”期间也获得飞速发展,在基本依靠自身能力满足国内市场对消费品需要的同时,进一步确立了我国世界轻工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地位,正在向世界轻工生产强国迈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记者了解,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十五”期间,我国轻工业发展形势更加喜人,在主要产品产量、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及原材料基地建设和特色区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主导产品结构比较齐全、技术装备比较先进的加工体系和与之配套的产业链,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得到优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在出口导向、服务三农、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和全面的作用。

    带着对“十一五”规划宏伟蓝图的憧憬,陈士能代表向记者阐述了未来五年间轻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陈士能指出,延续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是耐人寻味的变化。“一字之差”体现了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更加注重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些变化都来自于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总结。

    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我国轻工行业较早实现了从具体行政管理到注重宏观指导和从行政管理到服务行业的转变,努力为各行业各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2005年全国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47704亿元,利税总额达3603亿元,轻工产品出口额达1941.3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末期增长147.74%%、146.68%%、2.74倍。可以说,轻工行业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陈士能深有感触地说,“十一五”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轻工业作为我国消费品工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承担着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扩大内需和出口创汇,吸纳劳动力就业,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积累资金,承接为其他行业协作配套和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谈到我国轻工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问题时,陈士能强调指出,“十一五”是轻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轻工业由世界生产大国向世界生产强国迈进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我国轻工业要以建设世界轻工生产强国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大实施品牌战略的步伐,争创世界名牌;培育产业集群,进一步促进轻工特色区域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循环经济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轻工产业。陈士能要求,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通过培育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吸纳劳动力多、对经济发展影响力大和区域分工合理的轻工产业体系,保持轻工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消费需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继续做出积极贡献。来源:消费日报


2006年03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