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去逛省会百货广场,在二楼一个销售奢华版钢笔的柜台前,伫立观赏琳琅满目,款式新颖,高端大气的钢笔,让我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感觉。回家后翻出我收藏的英雄、永生、公爵、金黄冠自来水钢笔,有些铱金、金笔已被我珍藏30多年了。其中一支通体金黄色的钢笔,是我妹夫从远方带回的,妹夫是县志办副主任。《县供销合作社社志》主编,县乡村概览常务副主编、县志、年鉴等志书副主编,是编辑志书的文人。那年他去外地交流,回家后将这支看着养眼的钢笔送给我。望着这几支品牌各异,不同时期来到我身边,如今仍然是包装精美完好,它们安静地待在抽屉中。按时下流行的断、舍、离原则,这些钢笔早该舍弃?我想还是先放着,也是个念想。这几支钢笔有我参加硬笔书法大赛的纪念品,在单位获得先进工作者的奖品,也有朋友赠送的伴手礼。抚摸着这些钢笔,回忆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在县城上小学,那时整个县城仅一所城关小学,一所高中。在城关小学上学的有父母在县城各单位、南府店、北府店、西场,县城周边野狐岭、三龙口、石窑、西仓、周村、彭庄、窑湾、瓦东、瓦北、瓦西、毛庄、罗村、董村适龄的同学们。学校门口有一修笔人固定摊位,架子上满满当当摆着各种各样的笔、笔的零部件、墨水瓶,他兼雕刻笔杆。校门口除去冬季,还有几个大娘守着柳条枝编的长方形篮子,篮子里有瓦盆盛着让同学们垂涎欲滴的炒河虾米,五香绿大豆,一分钱一小勺,放学时同学们蜂拥而至,我从来没买过这两种诱人的食品。校门口这两道独特的风景线,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现在回想哑然一笑。我喜欢围在修笔人旁边,看他修笔、雕刻,也是一种享受。在看的过程中,我学会笔尖要是不下墨水,用刮胡子刀片,插进笔尖中间一下就可以了。那时我用的笔是蘸水笔尖,为省钱买一分钱一片墨水片,自己泡的墨水,可能是墨水质量问题,笔尖时常涩滞不下墨水。同学们当中用自来水钢笔的人很少,有英雄、永生等品牌铱金笔,大约每支笔1.5元~2元之间。有些学生怕丢失笔,让修笔人在钢笔上雕刻上自己名字。雕刻的花鸟画栩栩如生,也有雕刻警句鼓励自己,雕刻一支笔7分钱~1角钱。雕刻后再涂上彩蜡,一支笔立刻上了档次,看着美极了。
光阴似箭,时代岁月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不仅钢笔普及,复写笔,钢杆双色复写笔似雨后春笋般纷纷面世,学生们彻底告别了蘸水笔时代。我对钢笔情有独钟,八十年代初庞中华硬笔字帖风靡神州大地,我特意买了一支英雄牌金笔,工作之余照字帖练正楷字。我在办公室工作时,给领导写讲话稿,领导接过稿子,向围在他身边的人说:“看看,这字写的像印的”。进入九十年代,科技蓬勃发展,能换芯的晨光水性元珠笔铺天盖地直接替换钢笔,钢笔仿佛一夜间消失。
我幼年时依稀记得二姐因为钢笔哭鼻子,前几天我询问二姐和钢笔的缘分。二姐语气激动,清晰地细述起她60年前,第一支钢笔得失过程。二姐说:“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刚从使用铅笔转换到用墨水笔的时候。咱爸那年当选省劳模,将奖励他的一支英雄牌自来水钢笔给了我。当年那支笔,笔杆黑漆漆、笔夹亮闪闪,书写流利,手握舒服,小学生用着确实是件奢侈品,这支笔在同学们中引来好长时间的羡慕。我整日里爱不释手,不用时珍藏在口袋里。”那支笔二姐仅使用了一年,在第二年春末夏初一个星期天,她跟着母亲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捞虾米,捞了小半篮虾米,兴高采烈回家,到家一摸口袋,钢笔不见了。二姐说:“哇,我放声大哭,飞快地跑回捞虾米的小河边,不顾一切在水里摸了几个来回,最终也没找到那支心爱的钢笔。我站在哗哗流淌的小河边,后悔、无助涌上心头,久久不能释怀。从那以后到上初中,再也没用过自来水笔,用的是咱妈用筷子做笔杆,细线绑着蘸水笔尖的笔。”
当年我上学时的周边村庄都办了学校,至今县城已有高中4所,中小学20多所。现在的学生不会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蘸水笔,不会理解那时上学,大部分学生没有自来水钢笔使用的窘态。当年谁拥有一支自来水钢笔,不知羡煞多少同学。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时光跨越式迈入了新时期。一支笔折射出当代科技腾飞的辉煌,现在提倡无纸化办公,写东西变成敲键盘。就是我这不会用电脑的电脑盲,也能在手机上用笔画一次书写个五千字。但我对钢笔依然不舍、永藏心中。内涵丰富的自来水钢笔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文章创作者:凌纪元
2020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