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2020世界和平论坛特别线上会议举行。来自多国的前政要和高端智库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针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新安全挑战展开对话,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
创办于2012年的世界和平论坛,是中国首个高级别非官方年度国际安全论坛。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对中外嘉宾的精彩观点进行了梳理。看完这些干货后,相信你一定会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风云有更深了解。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女士担任小组讨论主持人。
1.新冠病毒本身不会重置国际秩序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大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产生重要影响,势必也将对大国关系结构产生影响。不过,尽管疫情全球蔓延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但新冠病毒本身不会成为重置国际秩序的革命性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意味着历史的终结”的说法过于激进。
——格雷厄姆•艾利森|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国际畅销书《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作者
2.世界可以避免“新冷战”
如今,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的国际条约,对成员国的限制能力都变得越来越弱。疫情过后,国际条约签约国的违约行为,将变得普遍,国际组织与国际条约的作用将被弱化。但同时,通过加强合作,世界仍可以避免“新冷战”。
——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3.有些国家将更快融入全球化,有些会被边缘化
疫情给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是局部的。疫情过后,我们可能会看到选择性的全球化,或者是选择性的逆全球化。全球化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将呈现出非匀速状态,有些国家会更快更深入融入,也有些国家将被边缘化。
——沃尔克•珀斯|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院CEO、主任
4.中美双边关系是亚太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中美双边关系是亚太地区安全的决定性因素。相关多边机制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也依赖于中美关系。加强东亚峰会的作用,是当前建立有效的地区安全架构最现实的选项。
——金星焕|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长
5.中美直接见面和交流非常重要
疫情影响了美国,也影响了中国,世界秩序正在削弱,中美关系走向悬而未决。过去几十年来,中美关系从未处在这样一个节点上。
这时候,中美对话非常必要。没有一方愿意看到危机升级为冲突,要避免这些,就需要双方直接见面和交流。
——陆克文|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前总理
6.处理中美关系,要坚守三条底线
中美关系越困难,越需要我们确立底线思维。处理中美关系,需要坚守三条底线。
首先,无论两国分歧有多么严重,都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去处理,不能诉诸战争;同时,要保持一定规模的经贸合作,支持全球金融稳定;另外,要坚决维护中美人文交流和社会交往。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7.全世界都需要中美发挥领导作用
美国政府以所谓安全名义打压华为,对全球的技术行业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未来,全球技术领域可能会变成两个体系。
现在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全世界都需要中美两国发挥领导作用。比如,联手为全球控制疫情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全球副总裁
8.中国的国际角色演变,取决于自身实力
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真正填补全球治理的真空。中国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角色,实际上取决于中国综合国力未来的发展趋势。
——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9.区域性国际组织将发挥更大作用。
疫情虽然让国际合作疏离,却促进了地区合作蓬勃发展。在全球化、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体制等遭遇阻力的当下,东盟等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后,应当成立东盟加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10+4”合作机制。东盟国家与中日韩印之间不断拓展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才能维护亚洲地区安全。
——素拉杰|泰国前副总理
10.疫情加剧全球安全版图变化,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
疫情加速了亚太地区安全链危机,包括脱钩、逆全球化、大国竞争、亚太地区热点死灰复燃等问题,也加剧了全球安全版图的变化,这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
所有大国都面临着外部与内部的双重压力,且外部压力比过去很多年都要大。大国竞争可能会持续下去。各国都在采取更多措施保护自己,比如关闭边境来应对疫情。
——梅农|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印度前外交秘书
【记者】龚春辉
【实习生】王一苇 黄晓彤
【作者】 龚春辉
2020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