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再出发DRC专家系列解读(2)
陈昌盛
面对疫后世界将出现的大变局、大调整,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国必须加速改革步伐,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用深化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去应对疫后国际调整的不确定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再次加速。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对疫情下国际上出现的逆全球化、反开放,鼓吹民粹主义、孤立主义者的一次强力回击,再次将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世界合作的旗帜,鲜明地插在中国人民抗疫和疫后发展的道路上。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是“加速器”。疫情表面上是按下“暂停键”,带来隔离、封闭,实际上却是一台全球局势调整的加速器。比如全球化进程使世界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受益,促进了全球分工,增进了人类福祉,但是它也有两面性,全球化受益会产生不平衡效应,不是每个人都成为受益者。突如其来的大疫情,无疑放大了这种效应,使得逆全球化思潮加速抬头,甚至直接将疫情扩散归咎于全球化。再如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固然是提升效率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选择,但是疫情发生后出现的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成了一些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依据,加速了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布局,甚至拿起“安全借口”“技术大棒”肆意威胁恐吓,大搞“脱钩”,进而加速大国竞争。当然,这种加速效应也有好的一面,比如数字经济的发展。疫情带来的阻隔或被迫封闭,增加了人们无接触联系的要求,使得网购、在线教育、在线会议、在线娱乐、无接触服务等数字经济形态加速发展,甚至呈现指数性增长,而且成为促进全球化的新力量。
第二,《意见》推动改革提速。面对疫后世界将出现的大变局、大调整,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国必须加速改革步伐,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疫情本身是一次大考,一次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疫情暴发以来,既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力量,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的体制短板,暴露了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劣势。《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不能浪费一次重大危机:疫情有利于反思,发现问题;疫情也更要推进形成共识,并转化为集体行动,推动改革尽快落地。
第三,突出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条主线。应对疫情暴发引发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要求进一步增强政府的作用,不少人担忧公共危机之后,会形成全球性强政府回归趋势。由于疫情中部分市场机制失灵或阻断,一些必要的物资采取了配给制,更有人担忧疫后计划经济思潮抬头。《意见》无疑对这些担忧都给出了明确回答,进一步坚定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而且这次《意见》中,突出强调进一步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特别是将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加以强调和明确。其中一大亮点就是突出强调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
第四,以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疫情的下一步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疫情是否会在一些抗疫条件薄弱的国家扎根,进而再次向其他国家传播;疫苗能否及时研制成功,并有效生产和分配到各国;疫后的世界将如何调整,中美之间关系的走向如何,美国大选及政策走向如何,都有很大不确定性。历史充满偶然,但更有必然。《意见》强调,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促进改革发展高效联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道至简,疫情来了,只要我们有防护设备、有医疗保障、有充足的基本物资供应、有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强大国家力量,人心就踏实,就不会慌乱害怕,天就塌不下来。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没必要做算命先生,只要知道自己哪里还有短板、哪里还有问题、哪些体制机制还存在明显制约、哪里还有潜力没有被释放,就坚决去补、去做、去改。坚决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就不怕变、不怕受制于人。用深化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去应对疫后国际调整的不确定性。
就在6月1日,我国正式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前者是我国法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必将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治基础;后者则开启了我国建设最高开放水平、最高开放形态的新目标,再次用实际行动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无疑是对《意见》最好的注解。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2020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