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专访国研中心研究员李佐军:政企两端都应借力数字技术推动碳中和,建议适度收紧碳配额以激发碳市场活力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为近一年来的绝对热词,并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近一段时期,地方版碳达峰路线图正加速浮出水面。根据各地披露的“十四五”规划,上海、北京、江苏等多个省市都提出力争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要求。

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也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到各行各业。数字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实现碳中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积极探索数字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互联网技术与资源优势,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将在成都召开

围绕数字技术助力“双碳”话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近日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李佐军进行了专访。

李佐军认为,数字技术在助力碳中和方面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来推动数字化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数字技术可有效提高实现碳中和的效率

NBD:您如何理解数字化在推进碳中和当中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李佐军 受访者供图

李佐军:碳中和,简单说就是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平衡。当然,碳排放、碳吸收要明确特定区域和时间段,即某个地区在某个时间段内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抵消,最终净零碳排放。

要实现碳中和涉及两个基本的路径:一是减碳,二是吸碳。

就减碳而言,由于80%以上的碳排放来源于能源,因此减碳主要聚焦能源领域。具体而言,有三个基本路径:一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而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流行的、代表未来科技进步主要方向的技术,在这些碳减排路径上都可以发挥直接、有效的作用。因为数字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优化能源结构最需要做的是要发展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果在这些能源领域较多地运用了数字技术,就有利于提高其比重。

就“吸碳”而言,包括碳汇、碳捕捉、碳封存等,都可以达到抵消排放二氧化碳的效果。这些吸碳途径都可以运用数字技术,以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达到吸碳的效果。

NBD:有人认为,数字技术在碳中和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对此您怎么看?

李佐军:确实是大势所趋,因为未来的主要技术进步方向就是“两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碳达峰碳中和,或者经济结构转型,都越来越多地需要运用数字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数字技术可以说是最有效的一种技术。

当然,智能化也是一个平行发展的重要技术进步方向。总体来看,目前智能化与数字化经常是结合在一起推进的,因为它们之间技术上是相辅相成的。

政府要加快建设数字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

NBD:您认为政府和企业分别应该怎样利用数字技术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李佐军:先谈政府,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要加快建设数字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这也是新基建的一部分。比如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这样就为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碳中和的企业主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由于数字基础设施属于公用产品,一些数字基础设施如果由企业来做,短期内可能做不起来。

其次,要鼓励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碳中和,就要制定针对碳中和、与碳中和有关的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新标准,同时对现有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再次,政府要制定规划。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已经定下的大政方针,中央政府以及各级政府应该针对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制定用数字技术促进碳中和的规划,通过规划明确目标、路径和战略举措。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大量清洁电能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四,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生态环境政策等,通过这些政策来激励各个主体更好更快地去运用数字技术促进碳中和。

第五,随着数字技术促进碳中和或低碳发展的逐步深入,会涉及很多复杂的利益关系,为此需要调整或者规范协调各方关系,需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修订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第六,还可以围绕数字技术促进碳中和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各地方、各行业或者各个企业去更好地用数字技术去促进碳中和。

再看企业。企业首先要提高认识,也就是要重视起来,要认识到用数字技术促进碳中和既有社会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只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能采取切实的行动。

其次,企业需要在产供销这三个基本环节中更多地运用数字技术,以便更好地促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再次,在政府的支持下,数字技术型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去研发更多的有利于碳中和及绿色低碳发展的数字技术。

此外,企业还应该在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多地运用数字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因为管理提效本身就可以降低碳排放,进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在网络空间加大数字生活宣传

NBD:为进一步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在推动数字生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李佐军: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超过14亿人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碳排放者,但是每个人也可以通过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达到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事业,必须要全民动员。仅仅是政府或者企业来行动,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动员全民来做这件事情,是我们最终能够实现碳中和的一个决定性力量。

那么如何让大家去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呢?最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意识问题、思想问题。也就是要让每一个国民尽快养成绿色低碳的习惯,形成绿色低碳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观念才能引导行动,而观念的形成要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导来实现。比如通过媒体持续反复的宣传,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绿色低碳的意识。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采取行动,只有观念没有行动也达不到实现绿色低碳的效果。所以除了要培育观念之外,还要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甚至是一些比较明显的奖惩举措来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对于那些在绿色低碳方面做得好的人,要给予经济上的、政治上的、精神上的激励;做得不好的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自觉践行绿色低碳行动的行列中来。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绿色低碳生活,进而营造出一个绿色低碳社会。

而在引导大家形成绿色低碳观念以及采取绿色低碳行动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就可以发挥其作用。比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居民的手机使用率、使用时长都大大增加,那就可以通过一些短视频的方式不断传播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低碳生活的内容,在网络空间加大宣传,潜移默化地对大家产生影响。

“农光互补”项目的光伏电站与农地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图片来源:新华社

要让碳排放权具有稀缺性进而促进需求的产生

NBD:全国碳市场日前已经启动,对于如何活跃碳市场,从而使碳市场体现出价格信号的作用,您有哪些建议?

李佐军:看市场的价格,不要只看短期,而要看长期的趋势。任何一种产品的价格都有涨有跌,因为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之所以现在碳价并不太高,是因为需求还没有激发出来,碳排放权的供给短期偏多。实际上从宏观上来看,碳排放权的供给总体是不够的,只要把碳需求激发出来,碳价自然会涨。

因此,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碳需求的问题。二氧化碳跟一般性的、普通的商品不同,碳市场是一个创建性市场,需要靠政府通过对碳排放的总量设一个“天花板”,使碳的配额(碳排放权)有稀缺性 ,进而才能产生需求。

之所以现在碳价不太高,是因为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方案还在制定中,碳排放总量的配额还没有完全确定,也还没有分解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地方、每个人身上。而碳配额一旦分配下去,势必会有一些地方、企业不够用,需要到碳市场进行交易,这样碳市场自然就会活跃起来,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下一步要把碳配额的分配工作逐步落实。

长期来看,碳市场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能源结构又是以煤炭为主,我们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排压力比其他发达国家要大得多,所以中国的碳排放权以后会是非常稀缺的产品。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2021年09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