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欧盟为何频频向中国挥舞贸易制裁大棒

    3月31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公报称,欧盟将从即日起对中国7家彩电企业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一天前,欧盟与美国一起,就中国对进口汽车零件征收“高额关税”向世贸组织提出投诉。而从4月7日起,欧盟将对中国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关税。
   
    近来,欧盟的这一系列政策使中欧贸易磨擦不断。
   
    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显像管彩电恢复征收反倾销关税的理由是“康佳等中国电视机制造企业向欧盟提出了撤销价格承诺的要求”。欧盟曾在2002年与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和7家彩电企业达成协议,同意在中国彩电企业做出价格承诺的基础上,免予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
   
    不过,专家认为,欧盟此举对中国彩电业的影响并不太明显,因为早在1998年,欧盟就决定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彩电征收44.6%的反倾销税。在如此高的税率之下,中国彩电纷纷退出欧洲市场。“康佳”也指出,由于欧元汇率变动以及机电产品成本的快速下降,到2005年,国内彩电企业与欧盟的承诺价格已经高出市场价格60%以上,中国彩电产品实质上不可能进入欧盟市场。而从2005年开始,中国对欧盟市场已基本没有显像管彩电产品的出口。
   
    此次“彩电问题”只是欧盟在贸易上对中国采取的系列措施之一。联想到去年世界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后,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的“特保措施”(当原产中国的纺织品“扰乱”了进口国的市场时,进口国可以采取包括数量限制在内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及近期的“中国皮鞋倾销问题”、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问题,明显可以感觉到,欧盟越来越频繁地在对华贸易方面采取消极措施。
   
    “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经贸关系领先于其他领域的关系”……这些都是中欧谈及双边关系时经常使用的语句。年初,中国商务部有关“2005年双边贸易额将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中欧领导人2003年提出的目标”的消息,更显示中欧贸易关系走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不过,欧盟智库的一些专家认为,欧盟对华贸易总体政策与具体政策实践存在着“不一致”问题。虽然欧盟对华贸易总体政策越来越积极,但是,在指导对华经贸实践的具体政策措施上,欧盟却日趋苛刻。在中欧贸易迅猛发展的光环下面,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却暗潮涌动。“特保条款”、“反倾销关税”以及一些“技术堡垒”,是欧盟不断对中国轮番使用的3种典型武器。
   
    为什么中欧对双边贸易关系非常积极,而欧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却层出不穷?一位专家指出,欧盟对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的担心,以及一些行业结构调整缓慢,是导致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两个主要因素。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的官员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上世纪80年代初,欧盟对华贸易是顺差,但据最新统计,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已经达到近800亿欧元,而且这种贸易逆差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迄今为止欧盟在对外贸易中最大的一个双边贸易逆差。”一位欧委会官员对本报记者说,“虽然我们目前还能够‘泰然处之’,但非常担心这种趋势继续下去。”
   
    专家指出,欧盟一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也是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诸如纺织品、玩具、小电器等行业中,欧盟成员国人力成本远高于中国,而其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脚步又跟不上形势的变化,逐渐丧失了与中国同类产品的比较竞争优势。在此情况下,一些产业联盟就把怨气撒在“中国制造”上。
   
    这些产业联盟攻击中国在贸易中采取“不公平竞争”:首先是“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导致中国纺织品价格低得惊人,在过去10年里,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下跌了41%;其次是中国企业借贷成本低,而且很多中国企业都“无需偿还贷款”,这等于政府给企业“变相补贴”;其三,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会”,工人工资和社会福利待遇低下,导致了劳动力成本被人为地压低,等等。
   
    专家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中欧双方应加强对话和磋商,在“政治层面”上化解贸易磨擦。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要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2006年0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