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记者眼里,这么一个“小玩意”,可以带动中德两国,在低碳环保产业上的“大生意”。
在西门子、宝马等知名德企CEO眼里,这么一个小小“伴手礼”,可以牵起两国企业,未来在循环经济上的“大合作”。
原来,这个“小玩意”,就是KACO凯宝水色中性笔套装。由KACO携手科思创和农夫山泉共同开发。这一“笔”,将环保融入日常书写,是承载着未来低碳绿色发展的好生意。
德国总理朔尔茨14—16日携三位部长和十多位德企CEO访华。在上海,整个团还参观了一家德国新材料企业科思创的研发中心。记者在现场有什么新发现?一起来看↓↓
总台央视记者 张歆:从此行参观的企业来看,德国商界普遍关心的是,如何在巩固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强化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面向未来的产业合作。这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
在新材料企业科思创的研发中心,许多CEO对于新材料的应用十分感兴趣。用废弃水桶做成的透明旅行箱、更低碳环保的高铁涂装解决方案,都吸引他们驻足。
科思创涂料与胶粘剂事业部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高阿南:我们的愿景是实现全面循环。我们和政府、大学合作,去找到解决方案,推动创新,特别是在材料回收利用领域。
蔡司集团首席执行官 卡尔·兰普雷希特:因为我喜欢循环利用的概念,这蕴藏着很好的机会,把废旧材料做成好的产品。
西门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 博乐仁:把废旧水桶做成笔,是很好的做法,循环经济是经济的新一波浪潮。科技发展如此之快,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一个国家能应对所有的科技挑战,一起合作把科技更快应用到市场,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的愿景,我们可以通过和中国的客户、合作伙伴加强合作来实现。
总台央视记者 张歆:根据在现场采访中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德国企业负责人之所以对这些“小玩意”感兴趣,其实是非常看重它们承载着的“大生意”。他们说,下一轮产业浪潮,一方面是科技,另一方面就是绿色低碳发展,这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而在绿色低碳领域,中国和德国合作有着相当广阔的空间。
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 马铭博:随同德国总理访华的CEO们,特别希望能够在中国多待一些时间,因为对他们很多人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这释放出了一个强烈信号,这些CEO对于中国市场十分重视。在这个市场,他们看到了能和中国伙伴合作的大量机会。
(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雅妮 吴昊 志玮 君君)
2024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