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 述
一、我国书写工具的变迁
1.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
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开创、传播、交流、递嬗,与书写和绘画的工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世界各国,莫不如此。
文化、艺术的起源,绘画早于文字。远溯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从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绘陶器上,已能看到陶器表面绘有线条严谨、构图生动的走兽、虫、鱼和几何图案。在此稍后的夏商彩陶上,已能清楚地看到手笔作画痕迹。可见我们祖先很早就知道用一种象“笔”一样的工具,进行艺术创作。这种工具的形状和制作方法,目前尚不可考,可能就是后来逐步发展进步成为“笔”的原始雏形。
从殷墟出土的殷商后期的甲骨“卜辞”、“契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人是用石刀或铜锥在龟甲、兽骨上刻上各种近似符号或象形的文字,这就是我国古代份L》所载: “古用简牍,笔即刀锥。”的早期由来。不过在发现的甲骨片上也可看到在早期龟腹甲片上,有用“笔”写字的痕迹。说明当时已有一种可供书写的工具。这种甲骨文字,基本尚未摆脱象形原始形态,因为用刀、锥代“笔”,故字数不多,文体也被限制得非常精、简,现在辨认这种文字已属于考古的范畴。后来的“周易”卦爻辞,就是由这种文体演变而来,所以“诘屈聱牙”十分难懂。此后,在青铜文化时代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它和《尚书》中的殷《盘》、周《诰》,文体相似,也由于它是用镂刻代替书写,不能不力求记得简单朴素,后人要化一番很大研究功夫才能把它弄懂。到了春秋末期,书写工具有了进一步发展,那时候所用文字已比较完整,词汇也较丰富,表达能力也更强了。可见当时“笔”一类的书写工具,有很大改进,由此也说明笔与文化发达关系之密切。
据晋崔豹所著《古今注》载: “古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秦蒙恬始以兔毫、竹管为笔。”所谓蒙恬造笔,就是根据秦将蒙恬用中山兔毫制成毛笔献给秦始皇而被封于管城的传说而来。可能在秦以前,我们祖先早巳发明了毛笔,而是蒙恬作过改进或由于他上献,才把这个功劳归在他头上。在近代从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文物中,我们还见到有一种竹笔,是用一段中空的竹杆,在一端削成锥形,类似国外的毛管笔,用尖端沾上色汁写字或画图;它比毛笔落后,但当时西夏民族,也用它创造了灿烂文化。竹笔实物现存甘肃博物馆。
1954年在湖南长沙南郊左家公山发掘出一座战国木椁墓,发现整套写字工具,它们是以竹杆为管的兔毫笔、铜削、竹片和小竹筒。其中竹片可能相当于后世的纸,铜削是削竹片用的,小竹筒可能是储藏墨汁一类的用品。这种笔和现在的毛笔不同,不是将兔毫插人笔管内,而是围在笔管一端的周围,然后用丝线缠住,用漆封固。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又出土了三支竹管毛笔。可见战国时期或在其后期,毛笔已经很象现代的毛笔了。考古家把这种笔叫做战国笔。
在秦以前,笔的名称,还未取得一致,楚人把笔叫做“聿”,吴人叫“不律”,蜀人也叫”不律”(《尔雅释器》: “不律”为笔,蜀人呼笔为“不律”。),而燕人叫做“弗”。①直到秦统一中国之后,才通称为笔,一直沿用至今。按笔字从“聿”从“竹”来看,可见开始是用于竹简上写字或以“竹”为管。
到汉时,笔已十分普遍。1931年在内蒙古索果卓尔之南古居延海地方就曾发掘出汉代木管笔。随着纸的发明,毛笔就作为我国人民普遍使用的书写、绘画工具流传下来,在我国文化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深远作用。直到如今,它仍以我国传统书写工具和各种现代书写工具并存下来,并且还远播国外;受到国际上喜爱和研究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人土所喜爱。
2.毛笔的盛衰
在铅笔、自来水笔等各种现代书写工具进入中国以前,毛笔为我国人民的书写主要工具。元、明以后,主要产地集中在浙江、湖南和江苏等地。浙江毛笔产地,主要在浙江湖州东南乡的善琏镇,称为“湖笔”。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马应科、陆文宝善著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②在1920年前后,年产达一千万支左右,年产值近一百四、五十万银元,从事毛笔生产者有一千余人。③湖南所产毛笔称“湘笔”,在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一省赖制造和贩笔为业者达七、八千人,盛极一时。长沙、衡阳、湘潭、益阳和常德等地有大批制笔工人,以长沙一地而言,即有制笔工人五、六百人。在“湘笔”全盛时期,全省毛笔年产达三千万支。年产值达五、六百万银元。④此外,在江苏镇江、扬州、泰州等地专产水笔,产量较少。上述地区所产毛笔,除供应国内销售外。还有相当数量出口到南洋、日本等地。
当国外铅笔、石笔、沾水钢笔开始进入我国时,由于它还不能完全代替毛笔的用途,故对毛笔生产影响还不显著,但当自来水笔进入我国之后,由于使用方便,毛笔生产才逐渐衰落。到1930年左右,毛笔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已有难乎为继之势。从此,它就被新兴的书写工具大量代替,毛笔生产退人了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当时也有人呼吁抵制使用新兴书写工具。鲁迅先生曾对此讲过下面一段话:“假如我们能够悠悠然、洋洋焉,拂砚伸纸,磨墨挥毫的话,那么羊毫和松烟,当然也很不坏。不过事情要做得快,字要写得多,可就不成功了,这就是说它敌不过钢笔和墨水,……但是,连笔墨也乞灵于外国,那当然是不行的。” “所以与其劝人莫用钢笔和墨水,倒不如自己来造墨水和钢笔。”⑤鲁迅先生习惯于用毛笔冲锋陷阵,但他还是客观地肯定了钢笔的优点。从这个时候起,我国的制笔工业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6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