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明清笔筒

 

    笔筒在古代文具中出现得最晚,大致到了明朝晚期,文人的案头才设置笔筒。这与一般人的想象有些出入。笔筒造型简单,一般口底相若,呈筒形,少有大的变化。比起其它文具,笔筒简单而实用,可在明朝中叶之前,文房用具中却没有笔筒。

    笔筒的前辈大致有笔架、笔床、笔格几种。

    唐诗人杜甫在《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一诗中有“笔架霑窗雨,书签映隙曛”之句,读来小景美不胜收。笔架何样?宋朝鲁应龙在《闲窗括异志》中有准确描述:“远峰列如笔架。”这使我们对宋人案头常置石山有了功能上的了解。宋元明清大量传世的笔架山,应该就是说直放毛笔的一种文具。

    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诗作中又有另说:“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床为卧具,显然笔置于笔床定为平放。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笔床条中称:“笔床之制,世不多见,有古鎏金者,长六七寸,高寸二分,阔二寸余,上可卧笔四矢。”具体而形象。这类笔床,文震亨批评说:“最不美观,即旧式,可废也。”很可能因为此缘故,笔床存世罕见。

    笔格其名古涩,《长物志》称:“笔格虽为古制,然既用研山,如灵壁、英石,峰峦起伏,不露斧凿者为主,此式可废。古玉有山形者,有旧玉子母猫,长六七寸,白玉为母,余取玉玷或纯黄纯黑玳瑁之类为子者。古铜有掺金双螭挽格,有十二峰为格,有单螭起伏为格。窑器有白定三山、五山及卧花哇者,俱藏以供玩,不必置几研间。俗子有以老树根枝,蟠曲万状,或为龙形,爪牙俱备者,此俱最忌,不可用。”据此可知,笔格为石、玉、铜、瓷、木等材料所制,式样不外手山形,或各类演变成有起伏者均被视为笔格,与笔架式样及功能大同小异,可视为别名。笔格今虽常见,但名称常常混淆,大都称做笔架,称之笔格者反而不见


2006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