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县城的城镇里有了自己的消防队;偏僻遥远的高山村里第一次浇筑起水泥公路;原先在集镇上冒着呛人黑烟的机动三轮车依法被取缔……这靠得都是咱镇党委啊。他们无愧于省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近两年,谈起中国制笔之乡———桐庐县分水镇,当地的制笔经济已不再是唯一的话题,百姓们更愿意聊聊身边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为他们带来这些变化的镇党委、政府。
镇里建立消防队灭火救人不发愁
分水镇位于浙西地区,离桐庐县城约40公里,从县城到分水镇各村少则要花上30多分钟,多的则需要1个多小时,一旦发生火灾,要依靠县城“119”,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回想起以前有过的失火经历,分水镇居民都会跺着脚说:“等县里的水龙头接到,那点家底也老早烧光了。”
2005年6月30日,在分水镇党委的努力下,四方筹措的100万资金全部到位,面向全镇公开招聘的8名消防队员正式上岗,该镇首支消防队伍投入工作。该镇党委副书记仰忠明犹记得消防队首次出任务后,流传在街头巷尾的百姓热议:“就5分钟,消防员就到达火灾现场。听说因为扑救及时,家具基本都没被烧到,他们家困着的小孩子到救出来都没醒。”
一年了,消防队成了百姓们的救急队。大到哪个村或哪家厂发生火灾,小到老百姓屋檐下长了一个马蜂窝,只要一个电话,不管多远的地方,镇消防队员都能在20分钟内赶到。成立至今他们共计出动50余次,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不造办公大楼修公路村民致富路到家门口
分水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由于当地山林众多,许多村子一直没有通上真正意义上的公路,而高联村双坑自然村便是其中之一。
据分水镇副镇长许樟法介绍,坐落在700多米高山上的双坑村离分水镇中心30多公里,原先村里只有一条不足2米宽的下山土路,村民们步行下山单趟就要花费3个小时。由于难以通车,靠贩卖山里毛竹、木材的村民们,想致富真是难上加难。
“宁愿镇里艰苦一点,也要把老百姓这条路修好。”镇党委统一意见后,立即做出了放弃建造新镇政府大楼的打算,自2003年起陆续投入3000多万元,对镇里各村的通村道路进行浇筑。截至目前,分水各村共修建浇筑道路100多公里,如今该镇26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几乎所有村开通了往返镇里的班车。
路通了,百姓们笑了。“现在路好了,大卡车一天来回运个几趟就抵得上过去两周甚至一个月的活。现在我们每个月的收入比以前要翻好几番呢。”
冒烟三轮车全取缔镇里镇外都说好
以前到过分水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一路冒着浓烟的“马路杀手”———机动三轮车。据介绍,由于使用方便,投入客运又有较大的盈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分水机动三轮车最多时多达500多辆;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因车速过快造成的交通事故,又使机动三轮车成为让不少分水人“又爱又恨”的一块心病。
如何解决机动三轮车的去留,分水镇党委、政府自去年开始进行了综合整治,顶住营运车主的压力,坚决淘汰了镇内275辆动力三轮车,取缔了240多辆机动摩托三轮。与此同时,该镇及时开通了拥有充足运力的公交线路,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出行。百姓们纷纷表示:“现在走在街上不仅安全、安静多了,而且比以前更方便了。” 来源: 杭州日报
2006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