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学生用品玩具化高价化令人忧

  圆规改成卡通造型身价抬高铅笔打上进口品牌贵出几倍
  学生用品玩具化高价化令人忧
  策划缘起:

  伴随新学期的来临,除了必备学习用品外,不少深圳家长小到为孩子买一套文具,配一副眼镜,大到为方便接送小孩而新购一辆车,或者购买、租赁“名校”附近的房产,由此掀起新一轮开学消费热潮。目前,我国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中超过1/3,开学花销不小,其中不少是必需的,但也有一些带有跟风攀比和超前消费的色彩。深圳市场“开学消费”有些什么新特点,家长们应选择怎样的开支,如何理性地消费?围绕这些问题,本报推出“关注‘开学消费’”专题报道,敬请垂注。——编者

  快乐暑假一晃而过,再过几天孩子们就要开学了,各种学习用品成了市场热点。今年的文具市场可谓琳琅满目的文具新品不断涌现,价格也逐步攀升。面对学生文具用品的玩具化和高价化趋势,有老师认为,文具还是应该以实用为主,太多玩具功能的文具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高价文具则易助长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

  开学商战全面打响

  东门华西宫某文具店内,酷狗笔袋、西瓜太郎包书纸、维尼圆珠笔等各式文具堆满了三层的货架,仅书包就有十几种款式,价格在80元到上百元不等。精明的摊主早在8月初就开始备足货源,“书包、包书纸、月票夹、文具盒等商品,这阵子销量最大,学生们都赶在开学前换新的,笔记本、圆珠笔、尺子、卷笔刀什么的销量也涨了两成。”

  昨日,书城地下一层的文具专柜前挤满了人,卡通拼音图纸、五彩画笔……前来选购的大多是低年级孩子的家长。罗湖一家文体用品专卖店内,一款“原价188元、现价98元”的礼品装书包被放在了文具柜台的最显眼处。“你看,这种书包上周还有十几个,现在就剩四五个了。”营业员介绍,“买这个书包还送一套文具礼品套装。礼品装文具都是开学前夕才有人买,还有不少大人购买60元到100元的文具礼品盒,送给朋友或亲戚的小孩。”

  文具也玩新奇特

  面对极具商业潜力的小顾客,生产商们在产品上没少花功夫,今年琳琅满目的文具也被精心打扮了一番。

  走进老街某文具店,感觉像进了玩具店,文具盒被设计成二层的书架式样,尺子上粘着钥匙扣,常用的圆珠笔成了“花束”、“辣椒”、“茄子”、“香蕉”;过去“长相”难看的圆规,现在既有为女孩设计的仙女圆规,也有为男孩设计的机器人圆规。如果不是店员介绍,一下还真认不出它是干什么的。

  一家专营日韩文具的店内,一款记号笔被做成拇指大小、彩色糖果状;蜡笔出现了卡通动漫、双色、带亮片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新进的文具,从书包到橡皮、从日记本到信笺,还有贴纸和香珠等,今年的新款就有上十种,这些新奇文具的“身价”也比较高,例如,一个青蛙手动削笔刀70元,普通的大概只要30元。

  高价文具同样热销

  文具的款式不断翻新,价格也逐步攀升。在红荔路一家文具店,一款可放水壶、雨伞,带矫正背带的书包卖260多元;另一款水果橡皮套装才三四小块,标价18元;带温度计、指南针的多功能笔盒60元,比普通笔盒高出近一倍。店主称,现在的文具设计越来越复杂,价位自然会越来越高。

  景田北路的一家文具店内,只要与韩国风格搭上边的文具,价格普遍比本土货高好几倍。流氓兔系列的一个笔筒,采用全绒布包装,标价32元,一旁的印花塑料笔筒才5块钱。普通铅笔也不过1块钱左右,一支标有“MADEINKOREA”的铅笔能像皮筋一样卷起来,卖4.5元,因其式样新颖,前来挑选的学生照样不少。看着红火的生意,店员心里乐开了花:“价格是贵一点,但销量照样不小,小孩大多没有金钱的概念,什么好看吵着买什么,即便是家长也拗不过孩子。”

  正在帮儿子挑选文具的苏女士这周为孩子购买新文具花了500多元。另一位市民也抱怨,为了给10岁的孩子备战开学,仅买文具用品就花了200多元。虽然花了高价换新品,但这些书包、笔袋等,往往用了一个学期后就不再用了,又得换新的。

  专家观点

  挑选文具应坚持简洁实用原则

  面对学生文具用品的玩具化和高价化趋势,已有十几年教龄的荔园小学陈老师指出,有些学生买新款文具不是为了使用,而是觉得好玩,一开学经常有学生在课堂上玩文具盒、玩卷笔刀,新奇文具容易分散孩子课堂上的注意力;课后拿出文具相互攀比,争奇斗艳,也容易助长孩子们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她建议家长挑选文具应该坚持其简洁、实用的原则,多样化的文具用品反而不利学生学习。

  深圳中学的曾老师也指出,家长们对“教育消费”往往存在着盲目的纵容,认为只要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花再多的钱也物有所值,这样的做法不仅无利于孩子的学习,还会使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惯。在孩子消费观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和家长须加强对孩子的引导。“无计划、无节制的消费方式是不妥当的,尤其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孩子。家长不应该对孩子的‘学习消费’有求必应,首先要清楚孩子为什么买、买的东西是否真的有用,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钱财来之不易。如果孩子不是为了需要,而是为了炫耀、攀比而进行消费,家长的一片苦心将会适得其反。”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6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