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浩宁在制笔
明代大儒陈白沙塑像、祠
茅龙笔一支源自江门本土的书法奇葩
在广东江门市,承传一种由明代大儒陈白沙发明的“茅龙笔”。据记载,这种笔是陈白沙采用新会圭峰山上的茅草制作而成,故称茅龙笔。
因其茅锋修长而富有弹性,书法时笔划硬朗、苍涩,牵丝与飞白相得益彰,且还带有刚阳之气,于是逐渐形成“茅龙书法”。茅龙笔自发明数百年来一直都有生产,但只为民间少数人零散制作,到现时茅龙笔制笔工艺濒临失传。记者近日走访了家住江门市区,现年三十九岁的制笔人聂浩宁。
据聂浩宁介绍,他的爷爷聂锡鹏十一岁就开始学制茅龙笔,是当地有名的制笔师傅,被人尊称为“鹏伯”。
聂浩宁说,制作茅龙笔要求讲究耐心、细心和恒心。第一关是选草,茅草要不老不嫩,长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为好。第二关是浸泡制作,对不同季节的茅草浸泡的时间长短不同,要凭经验来控制时间,否则时间过长茅草就会变色,不够白净。第三是锤草,就是用锤子将茅草根部砸扁。第四是刮青削草,这个工序最难,直接影响茅龙笔的使用效果和笔胆的成形。要用利刀按照事先想好的笔形和用笔效果进行快速刮削。刮削好后就浸胶和梳草,梳草用的小梳子要特做,是用细竹枝绑扎而成的。最后工序,用白丝线和红丝线细心地绕扎成笔杆,既要牢固又要有艺术性,绕扎完,一支茅龙笔就制作好了。
聂浩宁称,茅龙笔优点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如耐用性不及动物毛;功能少,原来只限于书法;应用人数少,使用需要有一定功力,书画家为了追求艺术效果,有限度地使用,因此普及和规模生产有一定难度。
原来茅龙笔多应用于书法,近来已有人研制国画用笔,并探索茅龙笔国画技法。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下,茅龙笔及其书法艺术这朵奇葩才能继续发展。
关于陈白沙如何发明茅龙笔,江门坊间有很多说法。传说虽各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茅龙笔的发明,与白沙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不倦的追求是分不开的。白沙先生富于创新精神,不仅在儒家学说方面已突破了程朱学说,创造了心学学说,而且在书法方面也力求创新,积极摸索书法新材料,终于在晚年发明了茅龙笔及其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功,振动书界,影响至今。
杰出书画大师赖少其试笔称赞,吴作人、麦华三等专门为茅龙笔题签,关山月、赵少昂、黄笃维、陈景舒等一批著名书画家也对茅龙笔情有独钟。不仅如此,茅龙笔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誉。日本人喜欢单字书法作品,如“忍”、“武”、“道”、“义”、“勇”等字,茅龙笔书法在一字中能有多种变化,因此深受日本人青睐。
近年来,由于茅龙笔使用范围相对较小,只适合书法界人士使用,销量很有限,制笔经济效益低,很多茅龙笔作坊相继解散,茅龙笔开始流落民间。目前整个江门也仅有四五个人在从事茅龙笔的制作,而且都是家庭式的生产,规模不大,由于难以养家糊口,因而大都是业余做做而已。来源:广东新闻网 作者:陈浩光余永胜许和发
2006年09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