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报纸,在一条有关诉讼的新闻中,看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庞中华。
象我这样70年代初出生的人,没听过这个名字的恐怕很少。80年代的时候,余秋雨大叔的苦旅还刚刚开始,远没有达到大红大紫的地步,易中天老师还正在珞珈山上搞他的文艺美学。那时红遍大江南北的文化明星金庸、琼瑶、汪国真、费翔等人,至今还常被人提及,而当时名气不在这些人之下的庞中华,而今80年代后的人,知道他名字的人恐怕不多。
那时候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共同的时髦,就是用庞中华体的钢笔字,给异性抄写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
电脑没有出现的时候,写得一笔好字绝对是一种崭露头角的资本。 庞中华横空出世,他成功的原因不是纠缠于所谓书法艺术的魅力,而是抓住读点书、认点字的人普遍需求:字是自家的脸面,不能太丢人。庞中华到处开硬笔书法培训班,那架势和今天培训外语的新东方差不多。新东方的成功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告诉你怎样应付各类英语考试就行了,至于作为语言的终极作用:与人交流的能力,则不必过多考虑。庞中华的硬笔书法训练也是这样路数,什么书法的个性和表现力,可以统统不管,训练你的,就是把字写得工整、清秀,看上去舒服,在职场上和情场上能应付过去。
庞氏硬笔书法训练最大的特点就是速成,扔掉一切有关书法艺术玄而又玄的东西,让你一笔一划临摹他的字,最后都写得四平八稳,没什么个性但是不难看。据说科举时代考进士流行馆阁体,要把字写得大、黑、柔媚,皇帝和其他阅卷大臣看了就舒服。庞中华的钢笔字基本上可算那个时代流行的“馆阁体”。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可以说:有读书人处则必有庞帖,我的高中和大学的同学,估计有一半练过庞中华的字帖。大学时有一位兄弟,文章写得好,给心仪已久的女孩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可因为字歪歪扭扭,那位眼界高的女孩因此没瞧上他。这哥们卧薪尝胆、知耻后勇,买来庞中华的字帖,苦练一年,终于让自己的字脱胎换骨了。我大学毕业去一个大工厂报到,厂办公室主任看到我用钢笔写的简历,说“这小伙子写得一笔好字,办公室需要。”就留在厂办免下车间了。
当用电脑输入汉字开始流行时,我很烦,坚决抵制电脑,执拗地在方格纸上,很得意地用钢笔工工整整书写。但就如枪炮发明后,骁勇的蒙古武士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一样,不知道哪一天开始,我终于放弃了对手写的坚守,变成一个网虫。
庞中华肯定比我当时更恨那些解决电脑汉字输入难题的专家,想想当年,老庞的字帖是超级畅销书,全国各地的培训班每期都爆满,记得大约是91年,我听一位师兄说庞中华有两辆汽车,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教人写字咋能挣这么多钱呢?
如今到处都是电脑培训班,少男少女们通过QQ和e-mail传情,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签名练好就行了,有谁还记得庞中华? 来源:南方网 网友:十年砍柴
2006年0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