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采购基地已经从泰国、印度等国家转移到中国,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也将采购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国。2006年9月25日,由联合国7个单位组成的跨国采购大军将在2006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上首次亮相,这将给饱受反倾销困扰的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来自商务部的资料显示,目前,跨国公司每年的全球商品采购总量已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年采购商品量已超过3000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曾表示,“全球采购基地已经从泰国、印度等国家转移到了中国。”
中国占据的大份额有其道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凭借市场经济转型成功,以及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并抓住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中国已成为许多人眼中的“世界工厂”。而这个“世界工厂”具有产品门类齐全、价格低廉的双重优势。
有跨国公司的人士这样评价中国市场的“诱惑”:“中国是全球惟一几乎可生产所有门类商品的国家,没有一家外国公司不看重中国市场的销售和采购。”在价格方面,与英国本土相比,在中国采购汽车零部件将节省25%~30%的成本。即使在与韩国、印度和南非等国家的比较中,中国的优势依然明显。
然而,另一种趋势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式自由贸易的增长表示担忧。这些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立案的比例,已经快速上升到所有案件的40%。而发达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97%降低到目前的60%。
中国产品为何屡屡遭遇反倾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认为,“中国出口产品多为最终产品且以低档为主,加上压价竞销,很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指出,“自主创新不光是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会有效果。”中国制造业要积极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吸引外资公司的研发中心进入甚至转移到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加强消化、应用、改进和研发能力;同时培养从设计、制造工艺到操作、管理的各类优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颈。
马晓河表示,“随着中国产品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竞争能力的提高,越来越被联合国全球采购所重视。”
成为联合国采购的供应商,就等于打开了联合国采购数据库的大门,分享的不仅仅是联合国每年的采购额,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反倾销的“通行证”,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产品。
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解震表示,“希望为跨国采购商构筑连接中国市场的桥梁,为国内供应商打开通向全球采购的大门。”“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倾销等国际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如果得到跨国采购的订单,则有利于企业建立稳定的出口渠道,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成为跨国公司的长期供应合作伙伴。”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社
2006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