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您好!
《中国制笔》2006年1、2期连载了您的《当代 中国制笔工业发展史的回忆录》我已全文拜读,很好,特此祝贺 读过文章感受颇多,主要是:
1、你的年事已高,仍在关心制笔工业发展,且又多次亲笔撰写文章,提出见解,这种爱国敬业精神,十分感人,非常敬佩。现在,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因此这篇文章难得,发表及时。
2、你的回忆文章写得好,既全面又概括的把制笔行业发展历程展现出来,必将给人们以启迪、借鉴和思考。可以认为,制笔行业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历史证明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获得新生和迅猛发展。
3、广大工人阶级、科技人员和干部是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主力军。我们不会忘记前辈的历史功绩。
4、关于行业发展历史的回忆文章,现虽已陆续发表了不少,但还有许多历史经验教训有待总结,如果能在一些老同志健在情况下,写出制笔行业全国性的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篇,那该多好!(我已力不从心,难有所为了)
5、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新世纪头几年,无论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以及产品结构和布局,同以前相比,是大不一样了,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制笔协会领导下,通过各企业的共同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激励机制,实现制笔强国的目标定会实现!
敬祝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于庆祥 2006.7.20
本刊在今年发表徐正元著的《当代中国制笔工业发展史回忆录》后,一部分行业中老的从业人员,均有反响,认为使行业的发展情况更加了解,便于在科技兴国自主创新中作出更好的成绩。现在于庆祥同志来函使我们受到鼓舞。
我历史上接触到的行业中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简单说起来有三人。第一,是中共上海地下市委书记刘晓,是解放前相识的,那时国民党已处于朝不保夕的地步,但还是强发金圆券搜刮黄金。黄金是制笔的重要原材料,但在刘晓撒出上海时,仍一再叮嘱关勒铭负责人,一定要把好黄金关,保留这个 民族工业。第二,是上海地方工业局(后改为轻工 业局)局长梅洛,在制笔工业召开“三笔会议”前后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后又在上海制笔工业申请全行业合营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全行业合营得以顺利进行。这件事我以后有机会再作详细介绍。第三,就是于庆祥同志,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对制笔行业十分热爱,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时间在上海帮助、支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现在还使用的不少先进设备,有不少是当时在于庆祥同志鼎力支持下搞出来的。当时阶级斗争为纲已初露苗头,我虽在永生厂(当时叫新华文具厂)当副厂长,但只做些什事,所以和于庆祥同志来往很少,不过知道这个人。后来我到了协会工作,常常碰头,受到他的教益。
于庆祥同志认为:《回忆录》对启迪、借鉴、思考有一定意义。但迅猛发展的行业形势,已非往日可比,行业的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使行业做大做强,是行业的目标。他希望在这些方面更要多出主意,多提建议。中国有句成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退了的人不要多管在任的事。于庆祥同志对制笔行业情有独钟,退下多时,仍对行业时刻关心,希望在协会新领导开拓创新下多有作为,对中国制笔工业做出不朽的成绩。 一徐正元一
2006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