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古典文具背后的故事

  尧叔是沙溪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平时喜欢收藏一些稀奇古怪、别人没有自己有的“东东”,因此他家的抽屉、柜子、箱子向来被塞得满满的。每每摆弄之时,尧叔的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在他看来,收藏不仅需要金钱,更需要眼光,去发现、挖掘那些貌似陈旧的物件中的艺术价值。譬如此次要介绍的一些旧时的文体用品,说来都有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古仔”。

 Http://www.zsnews.cn  
藏家档案
  姓名:尧叔
  藏品:旧时文体用品
  藏龄:10年
  藏量:十数件
  收藏理念:一种感性的追求,回望过往激情澎湃的岁月

不一般的文房二宝

  笔架本是常见之物,读书人“开工”时自然少不了它,而今市面上塑制、竹制、木制、铜制、银制的笔架层出不穷,可你见过民国时期铁制的吗?
  当日,尧叔拿出一件锈迹斑斑、形状弯弯如拱桥的笔架,不禁让笔者大开眼界。更为神奇的是,这个铁制的笔架还可以折叠,只要两侧的“桥墩”往里一撇,“桥身”随之自动下沉,过程甚为巧妙。虽说其整体构架无法与如今的同日而语,略显简单,可当摆放一两支毛笔上去时,观之赏之却另有一番韵味。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台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历来都备受珍爱。尧叔称,自己的舅父曾传下来一件明清时期的砚台,甚为珍贵。这块砚台形状酷似一本小人书,呈黄褐色,为梅花印边,背面还落有“五福堂印”的椽书款和一些杂乱的划痕。“虽然没拿去权威部门检验,不知这件物品属哪个种类,价值如何,但肯定会视为传家之宝好好保存下去。”尧叔说。

两个可爱的铅笔刨

  据尧叔回忆,在数十年的执教生涯中,他见识了不少铅笔刨,它们的造型五花八门,外表的图案与色彩亦相当考究,并不亚于现今形形色色的铅笔刨“队伍”。话音刚落,他随手拿出两个小巧玲珑的玩意儿。乍一看,分别是火水灯式、西洋小屋式的铅笔刨,迄今已有七八十年历史。那个火水灯式的铅笔刨,底座上方巧妙地设置了火水灯的灯具,感觉很怀旧,似乎会将一个早已被人遗忘的故事悄然点燃。至于另一个西洋小屋式铅笔刨,其可圈可点之处在于顶端那个阁楼,上面“住”着一只整点时自由伸缩的小白鸽,当年还会播放音乐,很有趣。
  尧叔坦言,之所以喜欢收藏铅笔刨,一方面是因为实用美观,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富有人情味与文化底蕴。想想看,把玩一个铅笔刨,会唤醒多少孩提时期的记忆,想起多少快乐的时光?也许有人会觉得,收藏铅笔刨大抵要从童年开始,现在起步可能晚了。其实不然,收藏的乐趣,不在于动手时间的早晚,不在于一件一物,不在于值不值钱,而是要看它有没有意思。火水灯式的铅笔刨,底座上方巧妙地设置了火水灯的灯具,感觉很怀旧。奖杯上刻有简单的花纹,其中“中山县第四次运动大会中华民国十五年奖”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见。

上百年的奖章

  看着手中的这些物件,尧叔不禁睹物思人,频频言及自己的舅父。事实上,他珍藏的不少东西都与这位舅父颇有渊源。在自家抽屉的最里层,尧叔捧出了两件“重量级”的物品,一件是“中山县第二次运动大会‘第二名奖章’”,另一件是“中山县第四次运动大会奖杯”。
  这两件物品,尧叔平日绝不轻易示人,他认为目前在中山很难找出第三样。“我舅父是一个很喜欢运动的人,这两件奖品都是他亲手获得的。其中,这个‘第二名奖章’是他于1902年11月获得的,当时参与的项目是跳高和短跑,成绩位列第二,相当不容易。”
  时隔24年后,也就是1926年,当时的中山县举办了第四次运动大会,尧叔的舅父宝刀未老,在比赛中又获得了一个“奖杯”。说是奖杯,其实是铜制的,受当时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形状仅仅仿若酒杯大小,略显“小气”。笔者发现,奖杯上刻有简单的花纹,其中“中山县第四次运动大会中华民国十五年奖”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见。
  为了保护奖杯,尧叔数年前特地从江门订做了一个大小正好的玻璃罩回来,在他眼里,这是纪念先人的一种方式。
  此后,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中山本土早在上世纪初就萌生了体育“健体强国”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先生也是一位武术爱好者和热心的提倡者,他向来激励民众“此剧烈竞争之时代,不知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要“国人振起健体魄之技击”来“强种保国”。受此熏陶和影响,中山的体育运动迈开了前进的步伐。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中山健儿在数次省运会的乒乓球、田径赛事中表现出色,累计获得了数十枚金牌,中山由此也被誉为“体育之乡”。 来源:中山商报


2006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