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消息,《信息周刊》在北京召开秋季大会,并于会上正式推出《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白皮书》,公布了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榜单。其中,海尔公司名列100强榜单榜首。该白皮书显示,“商业科技”在中国企业中的定位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
图为:贝发集团董事长 邱智铭参与现场对话。(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邱智铭:今天非常感谢《信息周刊》能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来商议这么一个重要的主题。
我是来自于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贝发集团成立于1994年,到现在为止有12年的发展历史。在这12年过程中,贝发从1996年开始,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国内产销第一的冠军,产品主要销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99年到现金,累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886项专利,现在获得批准的是586项,其中有9项是发明专利,36项实用专利,国际专利81项,其他都是外观设计专利。
由于有了系列的技术创新,所以贝发集团构建起了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群,先后被美国、欧洲等主流专业市场接受,目前贝发的产品70%以上销往主流专业市场,产品中有70%左右的产品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去年销售的书写工具数量达到20亿支。
借这个机会,我与大家分享贝发发展的几个阶段。贝发集一共发展了12年,经历了5个阶段,1994—1996年工贸结合,以贸为主;1997—1999年,全面打造实业经济;2000—2002年,被贝发集团进入了自我调整阶段。产品做强阶段是第四阶段,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的是全面转型阶段,在全面转型阶段,贝发着重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一个是如何打造一个国际化品牌,因为贝发在业内的品牌非常著名,但是扩大到公众场面,贝发的产品品牌并不十分著名。第二个重点是如何营造全球化、多元态的营销文化。第三,如何构建一个信息化的运营和控管平台。根据这三个核心问题,贝发现在正在进行六个字的发展战略,分别是“聚焦、拓展、多元”,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六个字战略。 “聚焦”就是把书写工具持续做大做强,目前贝发集团在全球的书写工具市场中占有1.45%市场份额,我们希望经过5年努力占有全世界书写工具市场3%的份额。同时通过转变制造模式实现快速增长,转变制造模式的核心第一点就是生产的整合和虚拟化,第二是打造新一轮的贝发制造优势,在中国,目前制造业已经过剩,但反过来,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打造新一轮优势,主要围绕核心技术、模式层面、标准的界定、运营的管合和供应链的整合去进行。
第二是“拓展”,一是产品的拓展,12年来贝发集团注重于书写产品,现在致力于如何把产品扩大到文具市场,利用贝发现有的网络,进一步继续支持业务增长。二是市场的拓展,原先贝发着重精力于做国际市场,我们的产品有95%以上销往国际市场。以品牌为杠杆,通过市场运作,进入文具产业的多元化运作。
在这样的战略下,最重要的是模式创新,贝发的成长过程一直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2005年,贝发引进了渣打集团作为战略合作者,已经做好了上市的准备工作,同时也重新制定了贝发的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下,一方面在国际上,一方面要继续把书写工具做大做强,成为一个书写工具的第一位供应商。第二,在国内通过创新,实现超常发展,综合来说就是“个、十、百、千、万”五个字,“千”就是建设千家分销连锁网络,“万”就是整合万家终端资源,这个商业模式正在实施过程中,我与大家分享“千”与“万”。
“千”的整个目标是到2007年进入奥运战略,因为贝发在今年4月3号参与了奥运会的招标计划,正式成为文具行业独家供应商,借助奥运平台,对文具产业实施一系列经营整合。我们设计了贝发的商业模式,实施不到两个月,全国已经有超过200家特许加盟商,我们设置了门槛,第一是理念相同,第二是至少有150万的保证金,按照统一的产品、统一的运营、统一的物流运作。大概全国有6万平米的分销展示中心,目前行业的平均水平是一平方米销售1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第一步我们具备了60亿的分销空间。接下来就看整合到资源中为我们的中下游分销商进行交换的能力。这200个分销中心,都在行业中整合排列,大规模的行业销售能源看涨,所以我们的分销商都在业内、业外重新整合,初步已经整合到3000个营销团队。第三是,每家的配送车辆是3辆。在短短3个月时间,我们已经整合了按照传统经营方式想都不敢想的资源数量。
第三,整合外在终端,由于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属于品牌特许的加盟模式,并且是可控的封闭式渠道,我们的分销商到目前为止都已经相继在准备,并且在1月份之前能够开张的,大概超过2000个终端,大概拥有10万平方米终端零售面积,在业内,每平方米是2.5万元,在零售业态就会形成2.5亿的经营空间。
我最大的体会有三点,第一是供应链的整合,第二是全国新的零售和分销物流的支持,第三是信息化的运营管理。
我本人对信息化是这样理解的,贝发集团向来对信息化工作比较重视,累计投资3千多万,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各自为政,像我们的宁波制造集团用的是奥瑞可的信息化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历程,基本见效。比如,以前我们的财务人员是“暗无天日”,现在是按时下班。第二个阶段,DRP营销资源的信息化,这也在逐步实施过程中。第三个阶段,下一步我们会运用B2B、B2C的信息化平台运营、管控我们的商业模式。
信息化本身是一个技术,使不同的企业锻造成不同的形态,我们的理解就是可以方形企业、可以是圆柱形企业,可以是锥形企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需求,它实际上为战略、商业模式和目标达成、管控风险和决策服务的,对我们来说,现在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了。而且今后还会继续按照科技和公司发展的特点进行。
在这里,我把企业的成长过程分为三点,第一个是不断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拓展事业,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在这个新的机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第二,这种定位是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的,创新的模式、创新的目标、创新的运营。第三,凡事都在变革之中,主要是资源的整合以及资源整合与自己有需要的目标进行交换。
最后,再次感谢《信息周刊》为我们提供这么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源:新浪科技
2006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