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地球”笔,不足7厘米长。
日本“百乐”笔
梁炳华说到收藏的旧钢笔,如数家珍。
“康其年”金笔
“康其年”金笔
“地球”金笔
EDISON金笔
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穿着中山装的口袋里总会插着一支钢笔,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圆珠笔的使用方便,钢笔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上老式钢笔成为收藏品。
从读书时我就开始收藏自己喜欢的老式钢笔,如今近50年过去了,收集了近千支,其中世界名牌的金笔多达300多支,最早的一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老式钢笔的质量,如故人的品格,不卖弄,不彪炳,然而始终让人放心。我分门别类地将钢笔整理好,钢笔百年的历史也逐渐清晰起来:1809年美国华脱门金笔厂正式生产钢笔,20世纪初,美国华脱门、派克等品牌金笔传入我国;1928年上海自来水笔厂生产出第一支国产钢笔,主要有博士、关勒铭等名牌钢笔,建国后,我国的名牌钢笔有英雄、金星、永生等。
一些笔一些情
1952年,我读四年级。当时写字用的是毛笔,记得第一次接触到钢笔(那时我们称之为“洋水笔”)时,爱不释手,从此爱上它。每逢周末,我便跑到天光墟看,选便宜的笔买一支过瘾。那时候,买一支残笔回来修好能写出字来,就高兴得走路都轻快几分。
逢源路上有一间收旧钢笔的小店,我每天一放学,书包还没来得及放下,就去店里看形形色色的钢笔。久了,店主也熟了,他见我这么喜欢,就给我讲世界各大名牌钢笔的历史,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不懂名笔的知识,是难以找到好笔的。”小时的记忆力好,多年来,他讲的一切我都不曾忘记,以后在寻笔的过程中果然派上了用场。
记得为了买一支大号的“金星”笔,我挨了两天饿。我初中寄宿,家里给了10元交伙食,我咬咬牙拿出7元买了笔。吃了早餐余下的钱不够交伙食费了,上课只能饿着肚子趴在课桌上。两天后,班主任得知此事,赶紧找到总务处先让我开饭,回头补交伙食费。
找老式钢笔就是寻寻觅觅的过程。1962年,参加工作后,我经常在江门、中山这些华侨聚居的地方转,有一次在中山郊区的旧货市场,我突然发现了一支笔,上面有英文“EDISON”,我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掏了20元钱买下,要知道,这可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啊。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读初中时,我随一个同学去他亲戚家玩,见到家里的老伯手中的笔线条流畅,却不是我知道的牌子,好奇心下,我问了老伯。他告诉我,这是孙中山送的。我记下了笔上刻的英文“EDISON”,没有想到,竟然在中山遇到了!回去后,我仔细研究,如获至宝——这支笔笔套上、笔杆上与笔嘴上的号码完全相符,是百分之百的原装!
吾爱“康其年”
旧钢笔买回来时,许多都有磨损,甚至只是一支笔杆。我有一支橙色的“康其年”金笔,上世纪60年代淘到了笔杆,但笔嘴遍寻不着,我查了许多资料,将其型号牢牢记在脑里。20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花了500元买到相配的嘴。说起来,这种型号的笔在美国很受作家的青睐。因为粗大,利用杠杆式原理吸水,吸一次水可以写5000~7000英文,马克·吐温就特别爱用这种笔写文章。
不同时期的笔不同牌子的笔,工艺不同,仿佛一条链,呈现了钢笔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吸筒滴入墨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顶端指压式吸水,再到如今通用的侧压式吸水与螺旋泵吸水,钢笔的吸水系统变化颇多。我在开平买了一支“康其年”钢笔,笔头有链,还是比较原始“月牙式”吸水法:按下笔杆上凸起的钮,吸水装满后推至复位。比较麻烦,而且费时比较长。
世界名牌的钢笔标有生产年份与月份的很多,但注明日子的比较少有。写有“17/NOV/1925”的“康其年”女式钢笔因此颇得我厚爱。这支笔小巧玲珑,花纹精致高贵,上面还刻有“黄少英 1937、9、15”的字样,显然是当年的女主人留念的字迹。时光没有在金笔的身上留下更多的痕迹,主人的故事全部浓缩在这个名字这个日子里了,如何流转了几十年,有缘到了我的手中,这也许只有老式名笔才能经得住岁月的打磨吧。
收藏钢笔兴趣先行
许多人羡慕我有这么多钢笔,回首几十年的光阴,我自己总结的经验是:有兴趣,有资金,有知识,有恒心。
如果不是出于对钢笔的热爱,我不可能年少时就开始关注世界各大名牌的钢笔,也不可能早早地收集它们。如果没有对各种型号钢笔的了解,我在旧货市场上也只能空手而归。如果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许多老式钢笔可能都与我擦肩而过。
钢笔收藏,说难也不易,说易也不难。对于想入行的人来说,铱金笔易找,金笔不易求;而金笔中,派克笔好找。单从工艺上讲,笔尖上有装饰花纹的比没有的要珍贵;笔身装饰华贵的比一般的要珍贵;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独有技术、独特工艺的换代产品比老产品要珍贵。为某一重要会议、事件或某一单位、某一人群专门生产的钢笔,这类钢笔比一般商品钢笔要珍贵。“物以稀为贵”,钢笔收藏也不例外。生产年代越早,生产数量越少,磨损少、含金量高的钢笔往往具有收藏价值。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王赢杰 摄影/王维宣
2006年1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