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取代了毛笔,电脑的使用和普及又冲击了钢笔,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书法的实用价值大大削弱甚至趋于消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刘守安说,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不再以实用的书写形式出现,主要呈现的是艺术、学术及文化活动功能,其中艺术审美功能尤为突出。
刘守安11日在杭州举办的“2006中国(国际)书法大会”书法论坛上指出,在当代社会,中国书法的审美功能占据了首要位置。现代人接触书法更多是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是少数书法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是大众观赏的“艺术作品”,是当代“审美视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说,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自古以来在知识积累、国家管理、信息传播、思想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书法既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项基本技能,又是社会各阶层所欣赏和收藏的对象。“但在当代社会,书法的实用功能大大减弱,使得其审美功能得到极大彰显”。
“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是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的第二种主要形式。刘守安说,这一形式主要体现在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古代书法作品进行研究和学习。甲骨文、竹简、石碑……从古至今,许多文本既是书法作品,同时又是文物、历史文献,因此它们既可以作为书法学习者临习的“范本”,也可以作为学者研究和收藏的对象。
中国书法在当代的第三种形式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作为大众参与的文化活动,书法是一种自娱、休闲行为。书写过程本身就是享受、锻炼。刘守安说,目前书法的这一形式越来越多见,它使书法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来源:新华网(记者周婷玉)“
200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