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国际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加 对外贸易要有新思维

    2007年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可能进入低速增长期,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不利中国产品扩大出口。过去有优势的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被南亚、南美、东南亚地区取代,欧美主要市场压制中国轻纺产品的政策会更加明显,中国进口能源和资源的成本不断增加,中国产品竞争力会有所下降。美国是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国,但美经济明显降温,这一趋势明年难转,势必影响进口。

    年内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政策措施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逐渐显现。超过万亿美元且增势不减的外汇储备带来管理难题,难挡颓势的美元令中国手中的美元日益贬值。轰轰烈烈的外贸增长该有新思维了。

    国际贸易争端将加剧

    入世5年来,中国年均出口增长快于进口的增长,每年顺差约1500亿美元。虽然外贸效益有限,但引起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产业威胁”,对中国产品的防范和限制是“连锁”的。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反补贴、反垄断、特保、合同陷阱等类型的国际争端加速度增长,中国企业本来对国际规则就了解不深,对制订和执行规则背后的潜规则了解得更少。所以,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吃国际官司”的高潮快来了。

    近年来不少限制出口的措施根本没有缩短顺差,政府对出口产品征税也只是让国库增收。解决顺差、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从鼓励进口入手。过去的鼓励进口多在口号层面,现在需要在外贸管理、外汇控制、物流体制、金融服务各个方面提高鼓励进口的可操作性。

    中介组织挑战最大

    入世对企业、政府都有挑战,但对中介组织的挑战最大。WTO成立近12年来,中国中介组织体制竟然纹丝不动,由此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难以计数。中国企业求助无门。最新的调查表明,失望的中国企业每年在花数十亿元加盟外国商会,如同中国家长被迫把学费交给外国学校的道理一样。

    “走出去”前景乐观

    2005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其中,来自亚洲的投资占70%。在《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全球100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排序中,来自中国的跨国公司占50%。其中,25家来自中国香港,15家来自中国台湾,10家来自中国大陆,包括中信、中远、中建、中石油、中化、TCL、中海油、五矿、中粮和京东方等知名企业。该报告指出,当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仍然在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正在变得多样化,其中一个最突出的新特点就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开始蓬勃兴起。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阻力不小。一是自身竞争力在成长中,二是外部歧视不减,三是护商能力不足。调查表明,我国在海外的企业对国内的批评不少于对所在国的抱怨。

    经济外交大有作为

    自2004年4月新西兰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来,目前全球已有64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南非、韩国、俄罗斯和东盟10国等。韩国是中国年贸易额逾千亿美元贸易伙伴中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阿尔及利亚、苏丹、中非、塞拉利昂、埃及、马里和加蓬7个非洲国家相继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截至目前,共有16个非洲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对中国发起过反倾销调查的31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21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也与中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2007年中国在多边、双边、混合的经济外交中,好牌不断,好戏连台,看点多多。尤其是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值得瞩目。其意义远大于入世的最惠国待遇。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技术标准、卫生检验检疫标准、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服务贸易和争端解决机制等等。有的则更进一步,涵盖了投资措施、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环保和劳工标准、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合作、电子商务领域的开放幅度更大。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截至2006年3月底,向WTO通报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已达340个,其中80%是在过去10年签订的,仅2005年就新增29个。绝大多数WTO成员都参加了一个以上的自贸协定。据专家估计,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贸易发生在区域贸易集团内部,是以优于WTO最惠国待遇的条件进行的。

    加入WTO后,中国在深入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同时,对外商谈自贸区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局面。中国对外商谈的自贸区已有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涵盖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近3500亿美元。

  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快

    2007年,中国不被所有国际组织和国家当作发展中国家来施援、过渡、普惠和照顾。中国尽管不是发达国家,但开始承担发达国家的义务、贸易大国的义务。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投资体制、资本市场、司法、行政体系的配套措施改革在国际相互监督下均会进一步加快。从内外两方面看,中国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大国。(特约撰稿 何茂春 林颖健)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6年12月22日